비들목 2020. 2. 13. 17:33

風地觀(20)

 

[] 觀 序卦 臨者 大也 物大然後可觀 故受之以觀 觀所以次臨也 凡觀 視於物則爲觀 爲觀於下則爲觀 如棲觀 謂之觀者 爲觀於下也 人君 上觀天道 下觀民俗則爲觀 修德行政 爲民瞻仰則爲觀 風行地上 徧觸萬類 周觀之象也 二陽在上 四陰在下 陽剛居尊 爲群下所觀 仰觀之義也 在諸爻則唯取觀見 隨時爲義也

 

觀 盥而不薦 有孚 顒若

 

[] 予聞之胡翼之先生 曰 君子居上 爲天下之表儀 必極其莊敬 則下觀仰而化也 故爲天下之觀 當如宗廟之祭始盥之時 不可如旣薦之後 則下民盡其至誠 顒然瞻仰之矣 盥 謂祭祀之始 盥手酌鬱鬯於地 求神之時也 薦 謂獻腥獻熟之時也 盥者 事之始 人心方盡其精誠 嚴肅之至也 至旣薦之後 禮數繁縟 則人心散 而精一 不若始盥之時矣 居上者正其表儀 以爲下民之觀 當莊嚴 如始盥之初 勿使誠意少散 如旣薦之後 則天下之人 莫不盡其孚誠 顒然瞻仰之矣 顒 仰望也

 

[本義] 盥者 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 九五居上 四陰仰之 又內順外巽 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 所以爲觀 盥 將祭而潔手也 薦 奉酒食以祭也 顒然 尊敬之貌 言致其潔淸而不輕自用 則其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 戒占者當如是也 或曰 有孚顒若 謂在下之人 信而仰之也 此卦 四陰長而二陽消 正爲八月之卦 而名卦繫辭 更取他義 亦扶陽抑陰之意

 

彖曰 大觀 在上 順而巽 中正 以觀天下

 

[] 五居尊位 以剛陽中正之德 爲下所觀 其德甚大 故曰大觀在上 下坤而上巽 是能順而巽也 五居中正 以巽順中正之德 爲觀於天下也

 

[本義] 以卦體卦德 釋卦名義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下觀而化也

 

[] 爲觀之道 嚴敬 如始盥之時 則下民至誠瞻仰而從化也 不薦 謂不使誠意少散也

 

[本義] 釋卦辭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 聖人 以神道設敎而天下服矣

 

[] 天道至神 故曰神道 觀天之運行 四時无有差忒 則見其神妙 聖人見天道之神 體神道以設敎 故天下莫不服也 夫天道至神 故運行四時 化育萬物 无有差忒 至神之道 莫可名言 唯聖人默契 體其妙用 設爲政敎 故天下之人 涵泳其德而不知其功 鼓舞其化而莫測其用 自然仰觀而戴服 故曰以神道設敎而天下服矣

 

[本義] 極言觀之道也 四時不忒 天之所以爲觀也 神道設敎 聖人之所以爲觀也

 

象曰 風行地上 觀 先王 以 省方觀民 設敎

 

[] 風行地上 周及庶物 爲由歷周覽之象 故先王體之 爲省方之禮 以觀民俗而設政敎也 天子巡省四方 觀視民俗 設爲政敎 如奢則約之以儉 儉則示之以禮是也 省方 觀民也 設敎 爲民觀也

 

[本義] 省方以觀民 設敎以爲觀

 

初六 童觀 小人 无咎 君子 吝

 

[] 六以陰柔之質 居遠於陽 是以觀見者淺近 如童稚然 故曰童觀 陽剛中正在上 聖賢之君也 近之則見其道德之盛 所觀深遠 初乃遠之 所見不明 如童蒙之觀也 小人 下民也 所見昏淺 不能識君子之道 乃常分也 不足謂之過咎 若君子而如是 則可鄙吝也

 

[本義] 卦 以觀示爲義 據九五爲主也 爻 以觀瞻爲義 皆觀乎九五也 初六 陰柔在下 不能遠見 童觀之象 小人之道 君子之羞也 故其占在小人則无咎 君子得之則可羞矣

 

象曰 初六童觀 小人道也

 

[] 所觀不明 如童稚 乃小人之分 故曰小人道也

 

六二 闚觀 利女貞

 

[] 二應於五 觀於五也 五剛陽中正之道 非二陰暗柔弱 所能觀見也 故但如闚覘之觀耳 闚覘之觀 雖少見而不能甚明也 二旣不能明見剛陽中正之道 則利如女子之貞 雖見之不能甚明 而能順從者 女子之道也 在女子 爲貞也 二旣不能明見九五之道 能如女子之順從 則不失中正 乃爲利也

 

[本義] 陰柔居內而觀乎外 闚觀之象 女子之正也 故其占如此 丈夫得之則非所利矣

 

象曰 闚觀女貞 亦可醜也

 

[] 君子不能觀見剛陽中正之大道 而僅闚覘其彷佛 雖能順從 乃同女子之貞 亦可羞醜也

 

[本義] 在丈夫則爲醜也

 

六三 觀我生 進退

 

[] 三 居非其位 處順之極 能順時以進退者也 若居當其位 則无進退之義也 觀我生 我之所生 謂動作施爲出於己者 觀其所生而隨宜進退 所以處雖非正 而未至失道也 隨時進退 求不失道 故无悔咎 以能順也

 

[本義] 我生 我之所行也 六三 居下之上 可進可退 故不觀九五而獨觀己所行之通塞 以爲進退 占者宜自審也

 

象曰 觀我生進退 未失道也

 

[] 觀己之生而進退 以順乎宜 故未至於失道也

 

六四 觀國之光 利用賓于王

 

[] 觀莫明於近 五以剛陽中正 居尊位 聖賢之君也 四切近之 觀見其道 故云觀國之光 觀見國之盛德光輝也 不指君之身而云國者 在人君而言 豈止觀其行一身乎 當觀天下之政化 則人君之道德 可見矣 四雖陰柔 而巽體居正 切近於五 觀見而能順從者也 利用賓于王 夫聖明在上 則懷抱才德之人 皆願進於朝廷 輔戴之以康濟天下 四旣觀見人君之德 國家之治 光華盛美 所宜賓于王朝 效其智力 上輔於君 以施澤天下 故云利用賓于王也 占者有賢德之人 則人君賓禮之 故士之仕進於王朝 則謂之賓

 

[本義] 六四最近於五 故有此象 其占 爲利於朝覲仕進也

 

象曰 觀國之光 尙賓也

 

[] 君子懷負才業 志在乎兼善天下 然有券懷自守者 蓋時无明君 莫能用其道 不得已也 豈君子之志哉 故孟子曰 中天下而立 定四海之民 君子樂之 旣觀見國之盛德光華 故人所謂非常之遇也 所以志願登進王朝 以行其道 故云觀國之光 尙賓也 尙 謂尙志 其志意願慕賓于王朝也

 

九五 觀我生 君子 无咎

 

[] 九五居人君之位 時之治亂 俗之美惡 係乎己而已 觀己之生 若天下之俗 皆君子矣 則是己之所爲政化善也 乃无咎矣 若天下之俗 未合君子之道 則是己之所爲政治未善 不能免於咎也

 

[本義] 九五陽剛中正 以居尊位 其下四陰 仰而觀之 君子之象也 故戒居此位 得此占者 當觀己所行 必其陽剛中正 亦如是焉 則得无咎也

 

象曰 觀我生 觀民也

 

[] 我生 出於己者 人君 欲觀己之施爲善否 當觀於民 民俗善則政化善也 王弼云 觀民以察己之道是也

 

[本義] 此 夫子以義言之 明人君觀己所行 不但一身之得失 又當觀民德之善否 以自省察也

 

上九 觀其生 君子 无咎

 

[] 上九以陽剛之德 處於上 爲下之所觀而不當位 是賢人君子不在於位而道德爲天下所觀仰者也 觀其生 觀其所生也 謂出於己者德業行義也 旣爲天下所觀仰 故自觀其所生 若皆君子矣 則无過咎也 苟未君子 則何以使人觀仰矜式 是其咎也

 

[本義] 上九陽剛 居尊位之上 雖不當事任 而亦爲下所觀 故其戒辭 略與五同 但以我爲其 小有主賓之異耳

 

象曰 觀其生 志未平也

 

[] 雖不在位 然以人觀其德 用爲儀法 故當自愼省 觀其所生 常不失於君子 則人不失所望而化之矣 不可以不在於位故 安然放意 无所事也 是其志意 未得安也 故云志未平也 平 謂安寧也

 

[本義] 志未平 言雖不得位 未可忘戒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