백서본과 통행본 비교분석은 매주 도덕경을 함께 토론하고 공유하고 있는 오산 진응태님의 자료를 토대로 원문만 발췌한 결과물입니다.

 

1 (백서본 기준) : 백서본과 통행본

백서

통용본

1:1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 □□□□, □□□□

.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38:1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1:2 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

 

. □□□□□, □□□

. 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

 

38:2 下德不失德, 是以無德

 

1:3 上德无爲 而无以爲也

 

. 上德无□ □无以爲也

. 上德无爲 而无以爲也

 

38:3 上德無爲而無以爲

 

1:4

38:4 下德爲之而有以爲

 

1:5 上仁爲之 而无以爲也

 

. 上仁爲之□□以爲也

. 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

 

38:5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

 

1:6 上義爲之 而有以爲也

 

. 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

. 上德爲之而有以爲也

38:6 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1:7 上禮爲之 而莫之應也, 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

 

. 上禮□□ □□□□□, 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

. 上禮爲之 而莫之應也, 則攘臂而乃之

38:7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 則攘臂而扔之

 

1:8 失道矣而后德

 

. 失道矣而后德

. 故失道而后德

38:8 故失道而後德

 

1:9 失德而后仁

 

. 失德而后仁

. 失德而句仁

38:9 失德而後仁

 

1:10 失仁而后義

 

. 失仁而后義

. 失仁而句義

38:10 失仁而後義

 

1:11 失義而后禮

 

. 義而□□

. 失義而句禮

38:11 失義而後禮

 

1:12 夫禮者 忠信之薄也 而亂之首也

 

. □□□ □□□□□ 而亂之首也

. 夫禮者 忠信之泊也 而亂之首也

38:12 夫禮者, 忠信之薄, 而亂之首

 

1:13 前識者 道之華也 而愚之首也

 

. □□□ 道之華也 而愚之首也

. 前識者 道之華也 而愚之首也

38:13 前識者, 道之華而愚之始

 

1:14 是以大丈夫 居其厚而不居其薄

 

. 是以大丈夫 居其厚而不居其泊

. 是以大丈夫 居□□□居其泊

38:14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 不居其薄

 

1:15 居其實 而不居其華

 

. 居其實 不居其華

. 居其實 而不居其華

38:15 處其實, 不居其華

 

1:16 故去彼而取此

 

. 故去皮取此

. 故去罷而取此

38:16 故去彼取此

 

 

2

백서

통용본

2:1 昔之得一者

 

. 昔之得一者

. 昔得一者

39:1 昔之得一者

 

2:2 天得一以淸

 

. 天得一以淸

. 天得一以淸

39:2 天得一以淸

 

2:3 地得一以寧

 

. 地得以寧

. 地得一以寧

39:3 地得一以寧

 

2:4 神得一以靈

 

. 神得一以霝

. 神得一以

39:4 神得一以靈

 

2:5 谷得一以盈

 

. 浴得一以盈

. 浴得一盈

39:5 谷得一以盈

 

2:6

39:6 萬物得一以生

 

2:7 侯王得一以爲正

 

. □□□而以爲正

. 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39:7 侯王得一以爲天下貞

 

2:8 其致之也

 

. 其致之也

. 其至也

39:8 其致之[一也]

 

2:9 謂天毋已淸, 將恐裂

 

. 胃天毋已淸, 將恐

. 胃天毋已淸, 將恐蓮

39:9 天無以淸, 將恐裂

 

2:10 謂地毋已寧, 將恐發

 

. 胃地毋□□, 將恐

. 地毋已寧, 將恐發

39:10 地無以寧, 將恐發

 

2:11 謂神毋已靈, 將恐歇

 

. 胃神毋已霝, 將恐歇

. 神毋□□□恐歇

39:11 神無以靈, 將恐歇

 

2:12 謂谷毋已盈, 將恐渴

 

. 胃浴毋已盈, 將將恐渴

. 谷毋已將渴

39:12 谷無以盈, 將恐竭

 

2:13

39:13 萬物無以生, 將恐滅

 

2:14 謂侯王毋已貴以高, 將恐蹶

 

. 胃侯王毋已貴□□□□□

. 侯王毋已貴以高, 將恐欮

39:14 侯王無以貴高, 將恐蹶

 

2:15 故必貴而以賤爲本

 

. 故必貴而以賤爲本

. 故必貴以賤爲本

39:15 故貴以賤爲本

 

2:16 必高矣而以下爲基

 

. 必高矣而以下爲基

. 必高矣而以下爲基

39:16 高以下爲基

 

2:17 夫是以侯王自謂曰 孤, , 不穀

 

. 夫是以侯王自胃, , [-]

. 夫是以侯王自胃 孤, , [-]

39:17 是以侯王自謂孤不穀

 

2:18 此其賤之本與, 非也?

 

. 此其賤□□, ?

. 此其賤之本與, 非也?

39:18 此非以賤爲本邪()? 非乎?

 

2:19 故致數譽无譽

 

. 故致數與无與

. 故致數輿无輿

39:19 故致數輿無輿(譽無譽)

 

2:20 是故不欲祿祿若玉, 硌硌若石

 

. 是故不欲□□若玉, 硌硌□□

. 是故不欲祿祿若玉, 硌硌若石

39:20 不欲琭琭如玉, 珞珞如石

 

 

3

백서

통용본

3:1 上士聞道, 勤能行之

 

. □□□

. □□, 能行之

. 上士昏道, 菫能行於其中

41:1 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3:2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 □□□

.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 中士昏道, 若昏若亡

41:2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3:3 下士聞道, 大笑之

 

. □□□

. 下士聞道, 大笑之

. 下士昏道, [艹犬]

41:3 下士聞道, 大笑之

 

3:4 弗笑, 不足以爲道

 

. □□□

. 弗笑, □□以爲道

. 弗大[艹犬], 不足以爲道矣

41:4 不笑, 不足以爲道

 

3:5 是以建言有之曰:

 

. □□□

. 是以建言有之曰:

. 是以建言又之:

41:5 故建言有之

 

3:6 明道如昧

 

. □□□

. 明道如費

. 明道女孛

41:6 明道若昧

 

3:7 進道如退

 

. □□□

. 進道如退

. 遲道□□ □道若退

41:7 進道若退

 

3:8 夷道如

 

. □□□

. 夷道如類

. 遲道□□ □道若退

41:8 夷道若纇

 

3:9 上德如谷

 

. □□□

. 上德如浴

. 上悳女浴

41:9 上德若谷

 

3:10 大白如辱

 

. □□□

. 大白如辱

. 大白女辱

41:10 ()白若辱

 

3:11 廣德如不足

 

. □□□

. 廣德如不足

. [屮王]悳女不足

41:11 廣德若不足

 

3:12 建德如偸

 

. □□□

. 建德如

. 建悳女

41:12 建德若偸

 

3:13 質眞如渝

 

. □□□

. □□□

. 貞女愉

41:13 質眞若渝

 

3:14 大方无隅

 

. □□□

. 大方無

. 大方亡禺

41:14 大方無隅

 

3:15 大器免成

 

. □□□

. 大器免成

. 大器曼成

41:15 大器晩成

 

3:16 大音希聲

 

. □□□

. 大音希聲

. 大音祗聖

41:16 大音希聲

 

3:17 天象无

 

. □□□

. 天象无刑

. 天象亡坓

41:17 大象無形

 

3:18 道褒无名

 

. □□□

. 道褒无名

. ...

41:18 道隱無名

 

3:19 夫唯道 善始且善成

 

. □□道 善□□□□

. 夫唯道 善始且善成

41:19 夫唯道善貸且成

 

 

4

백서

통용본

4:1 反也者, 道之動也

 

. □□□ 道之動也

. 反也者, 道之動也

. 反也者, 道僮也

40:1 反者, 道之動

 

4:2 弱也者, 道之用也

 

. 弱也者, 道之用也

. □□, 道之用也

. 溺也者, 道之甬也

40:2 弱者, 道之用

 

4:3 天下之物生於有

 

. □□□□□□

. 天下之物生於有

. 天下之勿生於又

40:3 天下萬物生於有

 

4:4 有生於无

 

. □□□□

. 於无

. 生於亡

40:4 有生於無

 

 

5

백서

통용본

5:1 道生一

 

. □□□

. 道生一

42:1 道生一

 

5:2 一生二

 

. □□□

. 一生二

42:2 一生二

 

5:3 二生三

 

. □□□

. 二生三

42:3 二生三

 

5:4 三生萬物

 

. □□□□

. 三生萬

42:4 三生萬物

 

5:5 萬物負陰而抱陽

 

. □□□□□□□

. □□□□□□□

42:5 萬物負陰而抱陽

 

5:6 中氣以爲和

 

. 中氣以爲和

. □□以爲和

42:6 沖氣以爲和

 

5:7 天下之所惡, 唯孤··不穀

 

. 天下之所惡, 唯孤··[-]

. 人之所亞, 唯孤··不穀

42:7 人之所惡, 唯孤··不穀

 

5:8 而王公以自名也

 

. 而王公以自名也

. 而王公以自□□

42:8 而王公以爲稱

 

5:9 物或損之而益

 

. 勿或[員攵]□□

. □□□□□

42:9 故物或損之而益

 

5:10 益之而損

 

. 之而[員攵]

. 云之而

42:10 或益之而損

 

5:11 故人之所敎, 亦議而敎人

 

. 故人□□, 夕議而敎人

. □□□□□, □□□□□

42:11 人之所敎, 我亦敎之

 

5:12 故强梁者不得死

 

. 故强良者不得死

. □□□□□□□

42:12 强梁者不得其死

 

5:13 我將以爲學父

 

. 以爲學父

. 吾將以□□

42:13 吾將以爲敎父

 

 

6

백서

통용본

6:1 天下之至柔

 

. 天下之至柔

. 天下之至

43:1 天下之至柔

 

6:2 馳騁於天下之至堅

 

. 騁於天下之致堅

. 馳騁乎天下□□□

43:2 馳騁天下之至堅

 

6:3 无有, 入於无間

 

. 无有, 入於无間

. □□, □□无間

43:3 無有入無閒()

 

6:4 吾是以知, 无爲之有益也

 

. 五是以知, 无爲□□益也

. 吾是以, □□□□□

43:4 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

 

6:5 不言之敎

 

. □□

. □□□

43:5 不言之敎

 

6:6 无爲之益

 

. 无爲之益

. □□□□

43:6 無爲之益

 

6:7 天下希能及之矣

 

. 下希能及之矣

. □□□□□□

43:7 天下希及之

 

7

백서

통용본

7:1 名與身, 孰親

 

. 名與身, 孰親

. 名與, □□

. 名與身, 䈞新

44:1 名與身孰親

 

7:2 身與貨, 孰多

 

. 身與貨, 孰多

. □□□□□

. 身與貨, 䈞多

44:2 身與貨孰多

 

7:3 得與亡, 孰病

 

. 得與亡, 孰病

. □□□□□

. [㞢貝][亡貝], [疒方]

44:3 得與亡孰病

 

7:4 甚愛必, 大費

 

. □□ □□

. □□□□□

. [无心], [弼貝]

44:4 是故甚愛必大費

 

7:5 多藏必, 厚亡

 

. □□□,

. □□□□□

. [厂句][臧貝], [亡貝]

44:5 多藏必厚亡

 

7:6 故知足, 不辱

 

. 故知足, 不辱

. □□□□□

. 古智足, 不辱

44:6 知足不辱

 

7:7 知止, 不殆

 

. 知止, 不殆

. □□□□

. 智止, 不怠

44:7 知止不殆

 

7:8 可以長久

 

. 可以長久

. □□□□

. 可以長舊

44:8 可以長久

 

 

8

백서

통용본

8:1 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

 

. 大成若缺, 其用不幣

. □□□□, □□□□

. 大成若夬, 其甬不幣

45:1 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

 

8:2 大盈若沖, 其用不窘

 

. 大盈若[沖皿], 其用不[宀郡]

. 盈若沖, □□□

. 大浧若中, 其甬不[宀身]

45:2 大盈若沖, 其用不窮

 

8:3 大直如屈

 

. 大直如詘

. □□□□

. 大攷若㑁 大成若詘 大植若屈

45:3 大直若屈

 

8:4 大巧如拙

 

. 大巧如拙

. 巧如拙

45:4 大巧若拙

 

8:5 大贏如絀

 

. 大贏如㶧

. □□□

45:5 大辯若訥

 

8:6 躁勝寒, 靜勝熱

 

. 趮勝寒, 靚勝炅

. 趮朕寒, □□□

. [乘力], [乘力]

45:6 躁勝寒, 靜勝熱

 

8:7 淸靜可以爲天下正

 

. 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 □□□□□□□□□

. 淸淸爲天下定

45:7 淸靜()爲天下正

 

 

백서

통용본

9:1 天下有道, 却走馬以糞

 

. 天下有道, 走馬以糞

. □□□, 却走馬

46:1 天下有道, 郤走馬以糞;

 

9:2 天下无道, 戎馬生於郊

 

. 天下无道, 戎馬生於郊

. 无道, 戎馬生於郊

46:2 天下無道, 戎馬生於郊

 

9:3 罪莫大於可欲

 

. 罪莫大於可欲

. 罪莫大於欲

. 辠莫厚甚欲

 

9:4 禍莫大於不知足

 

. 莫大於不知足

. □□□□□□

. 咎莫僉谷得 化莫大不智足

46:3 禍莫大於不知足

 

9:5 咎莫㦧於欲得

 

. 咎莫㦧於欲得

. □□□□□□

46:4 咎莫大於欲得

 

9:6 故知足之足, 恒足矣

 

. □□□□□, 恒足矣

. □□□□□□足矣

. 智足之爲足, 此亙足矣

46:5 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

 

9

 

10

백서

통용본

10:1 不出於戶, 以知天下

 

. 不出於戶, 以知天下

. 不出於戶, 以知天下

47:1 不出戶, ()知天下

 

10:2 不闚於牖, 以知天道

 

. 不規於牖, 以知天道

. , 知天道

47:2 不闚牖, ()見天道

 

10:3 其出也彌遠, 其知彌少

 

. 其出也彌遠, □□□

. 其出籋遠者, 其知籋

47:3 其出彌遠, 其知彌少

 

10:4 是以聖人, 弗行而知

 

. □□□□□□□□

. □□□□□□□□

47:4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

 

10:5 不見而名

 

. □□□□

. □□而名

47:5 不見而名

 

10:6 弗爲而成

 

. 弗爲而

. 弗爲而成

47:6 不爲而成

 

 

11

백서

통용본

11:1 爲學者日益, 聞道者日損

 

. □□□□, □□□□□

. 爲學者日益, 聞道者日云

. 學者日益, 爲道者日員

48:1 爲學日益, 爲道日損

 

11:2 損之又損, 以至於无爲

 

. □□□□, □□□□□

. 云之有云, 以至於无

. 員之或員, 以至亡爲也

48:2 損之又損, 以至於無爲

 

11:3 无爲而无不爲

 

. □□□□□□

. □□□□□□□

. 亡爲而亡不爲

48:3 無爲而無不爲

 

11:4 將欲取天下也 恒无事

 

. □□取天下也 恒□□

. □□取天下 恒无事

48:4 取天下常以無事

 

11:5 及其有事也, 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 □□□□□, □□□□□□□□

. 及其有事也, □□足以取天□□

48:5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12

백서

통용본

12:1 聖人恒无心, 以百姓之心爲心

 

. □□□□□, 以百之心爲

. 人恒无心, 以百省之心爲心

49:1 聖人無常心, 以百姓心爲心

 

12:2 善者善之

 

. 善者善之

. □□□

49:2 善者, 吾善之

 

12:3 不善者亦善之

 

. 不善者亦善

. □□□□□□

49:3 不善者, 吾亦善之

 

12:4 德善也

 

. □□□

. 善也

49:4 德善

 

12:5 信者信之

 

. □□□□

. 信者信之

49:5 信者, 吾信之

 

12:6 不信者亦信之

 

. □□□□□□

. 不信者亦信之

49:6 不信者, 吾亦信之

 

12:7 德信也

 

. 信也

. 德信也

49:7 德信

 

12:8 聖人之在天下, 歙歙焉

 

. □□之在天下, 歙歙

. 人之在天下也, 欱欱

49:8 聖人在天下歙歙焉

 

12:9 爲天下渾心

 

. 爲天下渾心

. □□□□□

49:9 爲天下渾其心

 

12:10 百姓皆屬耳目焉

 

. 百姓皆屬耳目焉

. 生皆注其□□□

49:10 百姓皆注其耳目焉

 

12:11 聖人皆孩之

 

. 聖人皆孩之

. □□□□□

49:11 聖人皆孩之

 

 

13

백서

통용본

13:1 出生入死

 

. □□

. 生入死

50:1 出生入死

 

13:2 生之徒十有三

 

. □□□□

. 生之□□□□

50:2 生之徒十有三

 

13:3 死之徒十有三

 

. □□徒十有三

. 之徒十又三

50:3 死之徒十有三

 

13:4 而民生生動 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 而民生生動 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 而民生生僮 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50:4 人之生, 動之死地, 亦十有三

 

13:5 夫何故也

 

. 夫何故也

. 何故也

50:5 夫何故

 

13:6 以其生生也

 

. 以其生生也

. 以其生生

50:6 以其生生之厚

 

13:7 蓋聞

 

.

. 蓋聞

50:7 蓋聞

 

13:8 善執生者

 

. 執生者

. 善執生者

50:8 善攝生者

 

13:9 陵行, 不避兕虎

 

. 陵行, 矢虎

. 陵行, 不辟兕虎

50:9 陸行不遇兕虎

 

13:10 入軍, 不被甲兵

 

. 入軍, 不被甲兵

. 入軍, 不被兵革

50:10 入軍不被甲兵

 

13:11 兕无所其角

 

. 矢无所椯其角

. 兕无□□□□

50:11 兕無所投其角

 

13:12 虎无所措其爪

 

. 虎无所昔其蚤

. □□□□其蚤

50:12 虎無所措其爪

 

13:13 兵无所容其刃

 

. 兵无所容□□

. □□□□□

50:13 兵無所容其刃

 

13:14 夫何故也

 

. 何故也

. □□□

50:14 夫何故

 

13:15 以其无死地焉

 

. 以其无死地焉

. 以其无□□□

50:15 以其無死地

 

 

14

백서

통용본

14:1 道生之而德畜之

 

. 道生之而德畜之

. 道生之, 德畜之

51:1 道生之

 

51:2 德畜之

 

14:2 物形之而器成之

 

. 物刑之而器成之

. 物刑之而器成之

51:3 物形之

 

51:4 勢成之

 

14:3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

.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51:5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4:4 道之尊, 德之貴也

 

. 之尊, 德之貴也

. 道之尊也, 德之貴也

51:6 道之尊, 德之貴

 

14:5 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 夫莫之而恒自然也

. 夫莫之爵也 而恒自然也

51:7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14:6 道生之, 畜之

 

. 道生之, 畜之

. 道生之,

51:8 故道生之, 德畜之

 

14:7 長之, 遂之

 

. 長之, 遂之

. □□□

51:9 長之, 育之

 

14:8 亭之, 毒之

 

. 亭之,

. 亭之, 毒之

51:10 亭之, 毒之

 

14:9 養之, 覆之

 

. □□, □□

. 養之,

51:11 養之, 覆之

 

14:10 生而不有也

 

. □□弗有也

. □□□□

51:12 生而不有

 

14:11 爲而不恃也

 

. 爲而弗寺也

. □□□□

51:13 爲而不恃

 

14:12 長而不宰也

 

. 長而弗宰也

. □□弗宰

51:14 長而不宰

 

14:13 此之謂玄德

 

. 此之謂玄德

. 是胃玄德

51:15 是謂玄德

 

 

백서

통용본

15:1 天下有始, 以爲天下母

 

. 天下有始, 以爲天下母

. 天下有始, 以爲天下母

52:1 天下有始, 以爲天下母

 

15:2 旣得其母, 以知其子

 

. 得其母, 以知其

. 旣得其母, 以知其子

52:2 旣得其母, ()知其子

 

15:3 復守其母, 沒身不殆

 

. 復守其母, 沒身不殆

. 旣知其子, 復守其母, 沒身不

52:3 旣知其子, 復守其母, 沒身不殆

 

15:4 塞其兌, 閉其門, 終身不勤

 

. 塞其, 閉其門, 終身不

. 塞其, 閉其門, 冬身不

. 閟其門, 賽其, 終身不

52:4 塞其兌, 閉其門, 終身不勤

 

15:5 啓其兌, 濟其事, 終身不敇

 

. 啓其, 濟其事, 終身□□

. 啓其, 濟其, □□不棘

. 啓其, 賽其, 終身不逨

52:5 開其兌, 濟其事, 終身不救

 

15:6 見小曰明, 守柔曰强

 

. 小曰, 守柔曰强

. 見小曰明, □□

52:6 見小曰明, 守柔曰强

 

15:7 用其光, 復歸其明, 毋遺身殃

 

. 用其光, 復歸其明, 毋道身央

. □□, □□□□, 遺身央

52:7 用其光, 復歸其明, 無遺身殃

 

15:8 是謂襲常

 

. 是胃襲常

. 是胃

52:8 是爲習常

 

15

 

16

백서

통용본

16:1 使我有知也, 行於大道

 

. 使我[]有知也, □□大道

. 使我介有知, 行於大道

53:1 使我介然有知, 行於大道

 

16:2 是畏

 

. □□□

. 唯他是畏

53:2 ()施是畏

 

16:3 大道甚夷, 民甚好

 

. □□甚夷, 民甚好解

. 大道甚夷, 民甚好[]

53:3 大道甚夷, 而民好徑

 

16:4 朝甚除

 

. 朝甚除

. 朝甚除

53:4 朝甚除

 

16:5 田甚蕪, 倉甚虛

 

. 田甚[], 倉甚虛

. 田甚[], 倉甚虛

53:5 田甚蕪, 倉甚虛

 

16:6 服文采

 

. 服文采

.

53:6 服文綵

 

16:7 帶利劍

 

. 帶利

. 帶利劍

53:7 帶利劍

 

16:8 厭食

 

.

. 猒食而

53:8 厭飮食

 

16:9 貨財有餘

 

. □□□

. 齎財□□

53:9 財貨有餘

 

16:10 是謂盜

 

. □□□□

. □□

53:10 是謂盜夸

 

16:11 , 非道也

 

. □□, □□□

. □□,

53:11 非道也哉

 

 

17

백서

통용본

17:1 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脫

. 善建□□, □□□□□,

. 善建者□□, □□□□□,

. 善建者不拔, 善保者不兌

54:1 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脫

 

17:2 子孫以祭祀不絶

. 子孫以祭祀□□.

. 子孫以祭祀不絶.

. 子孫以其祭祀不屯

54:2 子孫以祭祀不輟

 

17:3 修之身, 其德乃眞

 

. □□□, □□□□,

. 脩之身, 其德乃眞

. 攸之身, 其悳乃貞

54:3 修之於身, 其德乃眞

 

17:4 修之家, 其德有餘

. □□□, □□□

. 脩之家, 其德有餘

. 攸之爫冖豕(), 其悳又舍

54:4 修之於家, 其德乃餘

 

17:5 修之鄕, 其德乃長

 

. 修之, □□□□,

. 脩之鄕, 其德乃長

. 攸之向, 其悳乃貞

54:5 修之於鄕, 其德乃長

 

17:6 修之邦, 其德乃豐

 

. □□□, □□□□,

. 脩之國, 其德乃夆

. 攸之邦, 其悳乃奉

54:6 修之於國(), 其德乃豐

 

17:7 修之天下, 其德乃溥

 

. □□□□, □□□□,

. 脩之天下, 其德乃愽

. 攸之天□ □□□

54:7 修之於天下, 其德乃普

 

17:8 以身觀身

 

. 以身

. 以身觀身

54:8 故以身觀身

 

17:9 以家觀家

 

. 以家觀家

. 以家觀

. □□□[爫冖豕]()

54:9 以家觀家

 

17:10 以鄕觀鄕

 

. 以鄕觀鄕

.

. 以向觀向

54:10 以鄕觀鄕

 

17:11 以邦觀邦

 

. 以邦觀邦

. □□□

. 以邦觀邦

54:11 以國觀國

 

17:12 以天下觀天下

 

. 以天□□

. 以天下觀天下

. 以天下觀天下

54:12 以天下觀天下

 

17:13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 □□□□□□□□□,

. 吾何知天下然玆

. 虍土,可以智天□□□

54:13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17:14 以此

 

. □□.

.

. □□

54:14 以此

 

 

18

백서

통용본

18:1 含德之厚者 比於赤子

 

. □□之厚, 比於赤子

. 含德之厚者 比於赤子

. [|]之厚者 比於赤子

55:1 含德之厚, 比於赤子

 

18:2 虺蛇不

 

. [彳刺][虫畏]地弗

. [|虫虫]癘虫弗赫

. [|虫虫]蠆蟲它弗[|]

55:2 虺蛇不

 

18:3 攫鳥猛獸不搏

 

. 攫鳥猛獸弗搏

. 據鳥孟獸弗捕

. 攫鳥[丙口犬]獸弗扣

55:3 猛獸不據

 

 

55:4 攫鳥不搏

 

18:4 骨弱筋柔而握固

 

. 骨弱筋柔而握固

. 骨筋弱柔而握固

. 骨溺蓳[矛求]而捉固

55:5 骨弱筋柔而握固

 

18:5 未知牝牡之會而脧怒

 

. 未知牝牡□□而脧

. 未知牝牡之會而脧怒

. 未智牝戊之合然[||]

55:6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

 

18:6 精之至也

 

. 至也

. 精之至也

. 精之至也

55:7 精之至也

 

18:7 終日號而不嚘

 

. 終日號而不[|]

. 日號而不嚘

. 終日而[|][|]

55:8 終日號而不

 

18:8 和之至也

 

. 和之至也

. □□□

. 和之至也

55:9 和之至也

 

18:9 和曰常

 

. 和曰常

. □□□

. 和曰[|]

55:10 知和曰常

 

18:10 知和曰明

 

. 知和曰明

. 知常曰明

. 和曰明

55:11 知常曰明

 

18:11 益生曰祥

 

. 益生曰祥

. 益生

. []生曰羕

55:12 益生曰祥

 

18:12 心使氣曰强

 

. 心使氣曰强

. 心使氣曰强

. [||][|]曰强

55:13 心使氣曰强

 

18:13 物壯則老, 謂之不道

 

. □□則老, 謂之不道

. , 胃之不道

. [|]則老, 是胃不道

55:14 物壯則老, 謂之不道

 

18:14 不道早已

 

. □□□

. 不道蚤已

55:15 不道早已

 

 

19

백서

통용본

19:1 知者弗言, 言者弗知

 

. □□弗言, 言者弗知

. 知者弗言, 言者弗知

. 智之者弗言, 言之者弗

56:1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19:2 塞其兌, 閉其門

 

. 塞其悶, 閉其

. 塞其㙂, 閉其門

. [|][|], [-+]其門

56:2 塞其兌, 閉其門

 

 

56:3 挫其銳, 解其分()

 

19:3 和其光, 同其塵

 

. 其光, 同其塵

. 和其光, 同其塵

. 和其光, 迵其[|言斤]

56:4 和其光, 同其塵

 

19:4 坐其銳, 解其紛

 

. 坐其閱, 解其紛

. 銼其兌而解其紛

. [|田刂][||貝貝] 解其紛

 

19:5 是謂玄同

 

. 是胃玄同

. 是胃玄同

. 是胃玄同

56:5 是謂玄同

 

19:6 故不可得而親, 亦不可得而疏

 

. 故不可得而親, 亦不可得而疏

. 故不可得而親也 亦□□得而

. 不可得天新, 亦不可得而

56:6 故不可得而親, 不可得而疏()

 

19:7 不可得而利, 亦不可得而害

 

. 不可得而利, 亦不可得而害

. □□得而利, □□□得而害

. 不可得而利, 亦不可得而害

56:7 不可得而利, 不可得而害

 

19:8 不可得而貴, 亦不可得而賤

 

. 不可而貴, 亦不可得而淺

. 不可得而貴, 亦不可得而賤

. 不可得而貴, 亦可不可得而

56:8 不可得而貴, 不可得而賤

 

19:9 故爲天下貴

 

. 故爲天下貴

. 故爲天下貴

. 爲天下貴

56:9 故爲天下貴

 

 

백서

통용본

20:1 以正治邦

 

. 以正之邦

. 以正之國

. 以正之邦

57:1 以正治國

 

20:2 以奇用兵

 

. 以畸用兵

. 以畸用兵

. 奇戈

57:2 以奇用兵

 

20:3 以无事取天下

 

. 以无事取天下

. 以無事取天下

. 以亡事取天下

57:3 以無事取天下

 

20:4 吾何以知其然也哉

 

. 吾何□□□□[-]

. 吾何以知其然也才

. [虍土]以智其肰也

57:4 吾何以知其然哉

 

20:5

57:5 以此

 

20:6 夫天下多忌諱, 而民彌貧

 

. 夫天下□□, 而民彌貧

. 夫天下多忌諱, 而民彌貧

. 夫天多期韋, 而民爾畔

57:6 天下多忌諱, 而民彌貧

 

20:7 民多利器, 而邦家滋昏

 

. 民多利器, 而邦家

. 民多利器, □□□□

. 民多利器, 而邦慈昏

57:7 民多利器, 國家滋()

 

20:8 人多知, 而奇物滋起

 

. 人多知, 而何物

. □□□□ □□□□□

. 人多智天奇戈勿慈[辶己]

57:8 人多伎巧, 奇物滋起

 

20:9 法物滋章, 而盜賊多有

 

. □□□□, 盜賊□□

. , 而盜賊□□

. 法勿慈章, 覜惻多又

57:9 法令滋彰, 盜賊多有

 

20:10 是以聖人之言曰

 

. □□□□□□□

. 是以人之言曰

. 是以聖人之言曰

57:10 故聖人云

 

20:11 我无爲也 而民自化

 

. 我无爲也 而民自化

. 我无爲也 而民自化

. 我無事而民自

57:11 我無爲而民自化

 

20:12 我好靜 而民自正

 

. 我好靜 而民自正

. 我好靜 而民自正

. 我好靑 而民自正

57:12 我好靜而民自正

 

20:13 我无事 而民自富

 

. 我无事 民□□

. 我无事 而民自富

.

57:13 我無事而民自富

 

20:14 我欲无欲 而民自樸

 

. □□□□□□□□

. 我欲无欲 而民自樸

. 我谷不谷 而民自樸

57:14 我無欲而民自樸

 

20

 

백서

통용본

21:1 其政紊紊, 其民屯屯

 

. □□□□, □□□□

. 其正[門糸][門糸], 其民屯屯

58:1 其政悶悶, 其民淳淳

 

21:2 其政察察, 其邦缺缺

 

. 其正察察, 其邦夬夬

. 其正察察, □□□

58:2 其政察察, 其民缺缺

 

21:3 , 福之所倚

 

. [-;|], 福之所倚

.

58:3 禍兮, 福之所倚

 

21:4 , 禍之所伏

 

. , [-;|]之所伏

. , 之所伏

58:4 福兮, 禍之所伏

 

21:5 孰知其極

 

. □□□□

. 孰知其極

58:5 孰知其極

 

21:6 其無正也, 正復爲奇

 

. □□□□, □□□□

. 正也, □□□

58:6 其無正, 正復爲奇

 

21:7 善復爲妖

 

. □□□□

. 善復爲

58:7 善復爲妖

 

21:8 人之迷也, 其日固久矣

 

. □□□□, □□□□

. 之悉也, 其日固久矣

58:8 人之迷, 其日固久

 

21:9 是以方而不割

 

. □□□□□□

. 是以方而不割

58:9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21:10 廉而不刺

 

. □□□□

. 而不刺

58:10 廉而不

 

21:11 直而不肆

 

. □□□□

. 直而不紲

58:11 直而不肆

 

21:12 光而不耀

 

. □□□□

. 光而不眺

58:12 光而不耀

 

21

 

22

백서

통용본

22:1 治人事天, 莫若嗇

 

. □□□□, □□□

. 治人事天, 莫若嗇

. 紿人事天, 莫若嗇

59:1 治人事天, 莫若嗇

 

22:2 夫唯嗇, 是以早服

 

. □□□, □□□□

. 夫唯嗇, 是以蚤服

. 夫唯嗇, 是以[|]

59:2 夫唯嗇, 是謂早服

 

22:3 早服, 是謂重積德

 

. □□, □□□□□

. 蚤服, 是胃重積

. 是以[|], 是胃

59:3 早服謂之重積德

 

22:4 重積德, 則无不克

 

. □□□, □□□□

. □□, □□□□

59:4 重積德, 則無不克

 

22:5 无不克, 則莫知其極

 

. □□□, □□□□□

. □□□, 莫知其

. 不克則莫智其瓦

59:5 無不克, 則莫知其極

 

22:6 莫知其極, 可以有國

 

. □□□□, 可以有國

. 莫知其, □□有國

. 莫智其瓦, 可以又[或阝]

59:6 莫知其極, 可以有國

 

22:7 有國之母, 可以長久

 

. 有國之母, 可以長久

. 有國之母, □□

. [或阝]之母, 可以長

59:7 有國之母, 可以長久

 

22:8 是謂深根固柢, 長生久視之道也

 

. 是胃深槿固氐, □□□□道也

. 是胃根固氐, 長生久視之道也

. ..., 長生舊視之道也

59:8 是謂深根固柢, 長生久視之道

 

 

23

백서

통용본

23:1 治大國, 若烹小鮮

 

. □□□, □□□□

. 治大國, 若亨小鮮

60:1 治大國, 若烹小鮮

 

23:2 以道立天下, 其鬼不神

 

. □□□天下, 其鬼不神

. 以道立天下, 其鬼不神

60:2 以道莅天下, 其鬼不神

 

23:3 非其鬼不神也, 其神不傷人也

 

. 非其鬼不神也, 其神不傷人也

. 非其鬼不神也, 其神不傷人也

60:3 非其鬼不神, 其神不傷人

 

23:4 非其神不傷人也, 聖人亦弗傷人也

 

. 非其申不傷人也, 聖人亦弗傷

. 非其神不傷人也, □□□弗傷<>

60:4 非其神不傷人, 聖人亦不傷人

 

23:5 夫兩不相傷, 故德交歸焉

 

. □□不相, 德交歸焉

. 夫兩相傷, 故德交歸焉

60:5 夫兩不相傷, 故德交歸焉

 

 

백서

통용본

24:1 大國者, 下流也

 

. 大邦者, 下流也

. 大國, □□□

61:1 大國者下流

 

24:2 天下之牝, 天下之交也

 

. 天下之牝, 天下之郊也

. □□□牝也, 天下之交也

61:2 天下之交, 天下之牝

 

24:3 牝恒以靜勝牡

 

. 牝恒以靚勝牡

. 牝恒以靜朕牡

61:3 牝常以靜勝牡

 

24:4 爲其靜也, 故宜爲下

 

. 爲其靚, 宜爲下

. 爲其靜也, 故宜爲下也

61:4 以靜爲下

 

24:5 大國以下小國, 則取小國

 

. 大邦下小, 則取小邦

. 大國以下, 則取小國

61:5 故大國以下小國, 則取小國

 

24:6 小國以下大國, 則取於大國

 

. 小邦以下大邦, 則取於大邦

. 小國以下大國, 則取於大國

61:6 小國以下大國, 則取大國

 

24:7 故或下以取, 或下而取

 

. 故或下以取, 或下而取

. 故或下□□, 下而取

61:7 故或下以取, 或下而取

 

24:8 故大國者, 不過欲兼畜人

 

. 大邦者, 不過欲兼畜人

. 故大國者, 過欲幷畜人

61:8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

 

24:9 小國者, 不過欲入事人

 

. 小邦者, 不過欲入事人

. 小國者, 欲入事人

61:9 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24:10 夫皆得其欲

 

. 夫皆得其欲

. □□其欲

61:10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

 

24:11 則大者宜爲下

 

. □□□□爲下

. 則大者宜爲下

61:11 大者宜爲下

 

24

 

백서

통용본

25:1 道者, 萬物之注也

 

. , 萬物之注也

. 道者, 萬物之注也

62:1 道者, 萬物之奧

 

25:2 善人之寶也, 不善人之所寶也

 

. 善人之[|王呆], 不善人之所[|王呆]

. 善人之[|王呆], 不善人之所保也

62:2 善人之寶, 不善人之所保

 

25:3 美言可以市, 尊行可以加人

 

. 美言可以市, 尊言可以賀人

. 美言可以市, 尊言可以賀人

62:3 美言可以市, 尊行可以加()

 

25:4 人之不善也, 何棄之有

 

. 人之不善也, 何棄

. 人之不善, □□□

62:4 人之不善, 何棄之有

 

25:5 故立天子, 置三卿

 

. 故立天子, 置三卿

. 立天子, 置三鄕

62:5 故立天子, 置三公

 

25:6 雖有共之璧, 以先四馬

 

. 雖有共之璧, 以先四馬

. 雖有□□, 以先四馬

62:6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

 

25:7 不若坐而進此

 

. 不善坐而進此

. 不若坐而進此

62:7 不如坐進此道

 

25:8 古之所以, 貴此道何也

 

. 古之所以, 貴此者何也

. □□□, □□□□□

62:8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

 

25:9 不謂求以得, 有罪以免與

 

. 不胃□□, 有罪以免輿

. 不胃求以得, 有罪以免與

62:9 不曰以求得, 有罪以免邪()

 

25:10 故爲天下貴

 

. 故爲天下貴

. 故爲天下貴

62:10 故爲天下貴

 

25

 

백서

통용본

26:1 爲无爲, 事无事, 味无味

 

. 爲无爲, 事无事, 味无未

. 爲无爲, □□□, □□□

. 爲亡爲, 事亡事, 未亡未

63:1 爲無爲, 事無事, 味無味

 

26:2 大小多少, 報怨以德

 

. 大小多少, 報怨以德

. □□□□, □□□□

. 大少之多

63:2 大小多少, 報怨以德

 

26:3 圖難乎其易也, 爲大乎其細也

 

. 圖難乎□□□, □□□□□□

. □□□□□□, □□乎其細也

. 惕必多[|]

63:3 圖難於其易, 爲大於其細

 

26:4 天下之難, 作於易

 

. 天下之難, 作於易

. 天下之, □□

63:4 天下難事, 必作於易

 

26:5 天下之大, 作於細

 

. 天下之大, 作於細

. 天下之大, □□□

63:5 天下大事, 必作於細

 

26:6 是以聖人終不爲大

 

. 是以聖人冬不爲大

. □□□□□□□□

63:6 是以聖人終不爲大

 

26:7 故能成其大

 

. 故能□□□

. □□□□□

63:7 故能成其大

 

26:8 夫輕諾必寡信

 

. □□□□□□□

. 夫輕若□□

63:8 夫輕諾必寡信

 

26:9 多易必多難

 

. □□必多難

. 多易必多難

63:9 多易必多難

 

26:10 是以聖人猶難之

 

. □□人猷難之

. 是以[耳口]□□

. 是以聖人猷[|]

63:10 是以聖人猶難之

 

26:11 故終於无難

 

. 故終於无難

. □□□□

. 終亡[|]

63:11 故終無難矣

 

26

 

백서

통용본

27:1 其安也, 易持也, 其未兆也, 易謀也

 

. 其安也, 易持也, □□□□, 易謀

. □□□□□, □□□□□□

. 其安也, [|], 其未[艹兆], [忄母]

64:1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謀

 

27:2 其脆也, 易判也, 其微也, 易散也

 

. □□□, □□□, □□□, □□□

. □□□□□, □□□□□

. [-+], 易畔也, 其幾也, 易㣤也

64:2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

 

27:3 爲之於其未有, 治之於其未亂也

 

. □□□□□□, □□□□□□□

. □□□□□□□, □□□□□□□

. 爲之於其亡又, [糸司]之於其未亂

64:3 爲之於未有, 治之於未亂

 

27:4 合抱之木, 生於毫末

 

. □□□□, □□毫末

. □□□, 作於毫末

. □□□, □□□□

64:4 合抱之木, 生於毫末

 

27:5 九成之臺, 作於

 

. 九成之臺, 作於羸土

. 九成之臺, 作於虆土

. 九成之臺, □□□

64:5 九層之臺, 起於累土

 

27:6 白仞之高, 始於足下

 

. 白仁之高, 台於足

. 白千之高, 始於足下

. □□□□, □□足下

64:6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27:7 爲之者敗之, 執之者失之

 

. □□□□□, □□□□□□

. 爲之者敗之, 執者失之

. 爲之者敗之, 執之者遠之

64:7 爲者敗之, 執者失之

 

27:8 聖人无爲也, 故无敗也

 

. □□□□, 无敗

. 是以[耳口]人无爲, □□□□

. 是以聖人亡爲古亡敗

64:8 是以聖人無爲故無敗

 

27:9 无執也, 故无失也

 

. 无執也, 故无失也

. □□□, □□□□

. 執古亡[-+]

64:9 無執故無失

 

27:10 民之從事也, 恒於其成事而敗之

 

. 民之從事也, 恒於其成事而敗之

. 民之從事也, 恒於其成而敗之

. 臨事之紀,

64:10 民之從事, 常於幾成而敗之

 

27:11 故愼終若始, 則无敗事矣

 

. 故愼終若始, □□□□

. 故曰愼冬若始, 則无敗事矣

. 誓冬女[忄司-] 此亡敗事矣

64:11 愼終如始, 則無敗事

 

27:12 是以聖人欲不欲, 而不貴難得之貨

 

. □□□□欲不欲, 而不貴難得之[月爲]

. 是以[耳口]人欲不欲, 而不貴難得之貨

. 聖人谷不谷, 不貴難得之貨

64:12 是以聖人欲不欲, 不貴難得之貨

 

27:13 學不學, 而復衆人之所過

 

. 學不學, 而復衆人之所過

. 學不學, 復衆人之所過

. [|][|], 復衆之所[化止]

64:13 學不學, 復衆人之所過

 

27:14 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爲

 

. 能輔萬物之自□□弗敢爲

. 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爲

. 是古聖人能專萬勿之自肰而弗能爲

64:14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爲

 

27

 

백서

통용본

28:1 故曰爲道者

 

. 故曰爲道者

. 古之爲道者

65:1 古之善爲道者

 

28:2 非以明民也, 將以愚之也

 

. 非以明民也, 將以愚之也

. 非以明□□, □□□之也

65:2 非以明民, 將以愚之

 

28:3 民之難治也, 以其知也

 

. 民之難, 以其知也

. 民之難治也, 以其知也

65:3 民之難治, 以其智多

 

28:4 故以知知國, 國之賊也

 

. 故以知知邦, 邦之賊也

. 故以知知國, 國之賊也

65:4 故以智治國, 國之賊

 

28:5 以不知知國, 國之德也

 

. 以不知知邦, □□德也

. 以不知知國, 國之德也

65:5 不以智治國, 國之福

 

28:6 恒知此兩者, 亦稽式也

 

. 恒知此兩者, 亦稽式也

. 恒知此兩者, 亦稽式也

65:6 知此兩者, 亦稽式

 

28:7 恒知稽式, 是謂玄德

 

. 恒知稽式, 是胃玄德

.

65:7 常知稽式, 是謂玄德

 

28:8 玄德, 深矣, 遠矣

 

. 玄德, 深矣, 遠矣

. 玄德, 深矣, 遠矣

65:8 玄德, 深矣, 遠矣

 

28:9 與物反矣

 

. 與物

. 物反也

65:9 與物反矣

 

28:10 乃至大順

 

. □□□

. 乃至大順

65:10 然後乃至大順

 

28

 

백서

통용본

29:1 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

 

. 江海之所以能爲百浴王者

. 江海所以能爲百浴□□

. [氵母]所以爲百浴王

66:1 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

 

29:2 以其善下之

 

. 以其善下之

. 下之也

. 以其能爲百浴下

66:2 以其善下之

 

29:3 是以能爲百谷王

 

. 是以能爲百浴王

. 是以能爲百浴王

. 是以能爲百浴王

66:3 故能爲百谷王

 

29:4 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 必以其言下之

 

. 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 必以其言下之

. 是以[耳口]人之欲上民也, 必以其言下之

. 聖人之才民前也, 以身後之

66:4 是以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

 

29:5 其欲先民也, 必以其身後之

 

. 其欲先□□, 必以其身後之

. 其欲先民也, 必以其身後之

. 才民上也, 以言下之

66:5 欲先民, 必以身後之

 

29:6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

 

.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

. 故居上而民弗重也

. 才民上也, 民弗厚也

66:6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

 

29:7 居上而民弗重也

 

. 居上而民弗重也

. 居前而民弗害

. 才民前也, 民弗害也

66:7 處前而民不害

 

29:8 天下樂推而不厭也

 

. 天下樂隼而弗猒也

. 天下皆樂誰而不猒也

. 天下樂進而弗詀

66:8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29:9 非以其不爭與, 故天下莫能與爭

 

. 非以其无靜與, □□□□□

. 其无爭與, 故天下莫能與爭

. 以其不靜也, 古天下莫能與之靜

66:9 以其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9

 

백서

통용본

30:1 小國寡民

 

. 小邦[|]

. 小國寡民

80:1 小國寡民

 

30:2 使十百人之器毋用

 

. 使十百人之器毋用

. 使有十百人之器勿用

80:2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30:3 使民重死而遠送

 

. 使民重死而遠送

. 使民重死而遠徙

80:3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30:4 有車舟无所乘之

 

. 有車周无所乘之

. 周車无所乘之

80:4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

 

30:5 有甲兵无所陳之

 

. 有甲兵无所陳

. 有甲兵无所陳之

80:5 雖有甲兵, 無所陳之

 

30:6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 □□□□□□用之

.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80:6 使人復結繩而用之

 

30:7 甘其食

 

. 甘其食

. 甘其食

80:7 甘其食

 

30:8 美其服

 

. 美其服

. 美其服

80:8 美其服

 

30:9 樂其俗

 

. 樂其俗

. 樂其俗

80:9 安其居

 

30:10 安其居

 

. 安其居

. 安其居

80:10 樂其俗

 

30:11 鄰國相望

 

. [-+]邦相[-+]

. [-+]國相望

80:11 ()國相望

 

30:12 雞狗之聲相聞

 

. 雞狗之聲相聞

. 鷄犬之聲相聞

80:12 ()犬之聲相聞

 

30:13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

 

. □□□, □□□□

.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

80:13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

 

30

 

백서

통용본

31:1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 □□□□, □□

.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81:1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31:2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 者不博, 者不知

.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81:2 善者不辯, 辯者不善

 

31:3 善者□□□, 者不善

 

. 善者不多, 多者不善

. 善者不多, 多者不善

81:3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31:4 聖人无積

 

. [耳口]人无積

.

81:4 聖人不積

 

31:5 旣以爲人, 己愈有

 

. 以爲, □□□

. 旣以爲人, 己兪有

81:5 旣以爲人己愈有

 

31:6 旣以予人, 己愈多

 

. □□□□□□□

. 旣以予人矣, 己兪多

81:6 旣以與人己愈多

 

31:7 故天之道, 利而不害

 

. □□□□, □□□□

. 故天之道, 利而不害

81:7 天之道, 利而不害

 

31:8 聖人之道, 爲而弗爭

 

. □□□□, □□□□

. 人之道, 爲而弗爭

81:8 聖人之道, 爲而不爭

 

31

 

백서

통용본

32:1 天下皆謂我大, 大而不肖

 

. □□□□□□, □□

. 天下我大, 大而不宵

67:1 天下皆謂我道大, 似不肖

 

32:2 夫唯不肖, 故能大

 

. 夫唯, 故不宵

. 夫唯不宵, 故能大

67:2 夫唯大, 故似不肖

 

32:3 若肖, 久矣其細也夫

 

. 若宵, 細久矣.

. 若宵, 久矣其細也夫

67:3 若肖, 久矣其細也()

 

32:4 我恒有三寶, 持而寶之

 

. 我恒有三[|],

. 我恒有三[王呆], 市而[王呆]

67:4 我有三寶, 持而保之

 

32:5 一曰慈

 

. 一曰

. 一曰

67:5 一曰慈

 

32:6 二曰檢

 

. 二曰檢

. 二曰檢

67:6 二曰儉

 

32:7 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 □□□□□□□□

. 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67:7 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32:8 夫慈故能勇

 

. □□□□□

. 故能勇

67:8 慈故能勇

 

32:9 檢故能廣

 

. 故能廣

. 檢敢能廣

67:9 儉故能廣

 

32:10 不敢爲天下先, 故能爲成器長

 

. 不敢爲天下先, 故能爲成事長

. 不敢爲天下先, 故能爲成器長

67:10 不敢爲天下先, 故能成器長

 

32:11 今舍其慈, 且勇

 

. 今舍其, 且勇

. 今舍其, 且勇

67:11 今舍慈且勇

 

32:12 舍其檢, 且廣

 

.

. 舍其檢, 且廣

67:12 舍儉且廣

 

32:13 舍其後, 且先

 

. 舍其後且先

. 舍其後且先

67:13 舍後且先

 

32:14 則死矣

 

. 則必死矣

. 則死矣

67:14 死矣

 

32:15 夫慈, 以戰則勝, 以守則固

 

. , □□則勝, 以守則固

. , 以單則朕, 以守則固

67:15 夫慈, 以戰則勝, 以守則固

 

32:16 天將建之, 如以慈垣之

 

. 天將建之, 女以垣之

. 天將建之, 如以垣之

67:16 天將救之, 以慈衛之

 

32

 

33

백서

통용본

33:1 善爲士者不武

 

. 善爲士者不武

. 善爲士者不武

68:1 善爲士者不武

 

33:2 善戰者不怒

 

. 善戰者不怒

. 善單者不怒

68:2 善戰者不怒

 

33:3 善勝敵者不與

 

. 善勝敵者弗

. 善朕敵者弗與

68:3 善勝敵者不與

 

33:4 善用人者爲之下

 

. 善用人者爲之下

. 善用人者爲之下

68:4 善用人者爲之下

 

33:5 是謂不爭之德

 

. 不靜之德

. 不爭

68:5 是謂不爭之德

 

33:6 是謂用人

 

. 是胃用人

. 是胃用人

68:6 是謂用人之力

 

33:7 是謂千

 

. 是胃千

. 是胃肥天

68:7 是謂配天

 

33:8 古之極也

 

. 古之極也

. 古之極也

68:8 古之極

 

 

34

백서

통용본

34:1 用兵有言曰

 

. 用兵有言曰

. 用兵又言曰

69:1 用兵有言

 

34:2 吾不敢爲主而爲客

 

. 吾不敢爲主而爲客

. 吾不敢爲主而爲客

69:2 吾不敢爲主而爲客

 

34:3 吾不進寸而退尺

 

. 吾不進寸而芮尺

. 吾不進寸而退尺

69:3 不敢進寸而退尺

 

34:4 是謂行无行, 攘无臂, 執无兵

 

. 是胃行无行, 襄无臂, 執无兵

. 是胃行无行, 攘无臂, 執无兵

69:4 是謂行無行, 攘無臂, 執無兵

 

34:5 乃无敵

 

. 乃无敵

. 乃无敵

69:5 乃無敵

 

34:6 禍莫大於无敵

 

. [咼无|]莫於於无適

. 禍莫大於无敵

69:6 禍莫大於輕敵

 

34:7 无敵近亡吾寶矣

 

. 无適斤亡吾吾葆矣

. 无敵近亡吾[]

69:7 輕敵幾喪吾寶

 

34:8 故稱兵相若, 則哀者勝矣

 

. 故稱兵相若, 則哀者勝矣

. 故抗兵相若, 則依者朕矣

69:8 故抗兵相加, 哀者勝矣

 

 

35

백서

통용본

35:1 吾言甚易知也, 甚易行也

 

. 吾言甚易知也, 甚易行也

. 吾言易知也, 易行也

70:1 吾言甚易知, 甚易行

 

35:2 而人莫之能知也, 而莫之能行也

 

. 而人莫之能知也, 而莫之能行也

. 而天下莫之能知也, 莫之能行也

70:2 天下莫能知, 莫能行

 

35:3 言有君, 事有宗

 

. 言有君, 事有宗

. 言又宗, 事又君

70:3 言有宗, 事有君

 

35:4 夫唯无知也, 是以不我知

 

. 夫唯无知也, 是以不□□

. 夫唯无知也, 是以不我知

70:4 夫唯無知, 是以不我知

 

35:5 知我希

 

. □□□

. 知者希

70:5 知我者希

 

35:6 則我貴矣

 

. 我貴矣

. 則我貴矣

70:6 則我者貴

 

35:7 是以聖人, 被褐而懷玉

 

. 是以聖人, 被褐而褱玉

. 是以[耳口], 被褐而褱玉

70:7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36

백서

통용본

36:1 知不知, 尙矣

 

. 知不知, 尙矣

. 知不知, 尙矣

71:1 知不知,

 

36:2 不知不知, 病矣

 

. 不知不知, 病矣

. 不知知, 病矣

71:2 不知知,

 

36:3 是以

 

. 是以

. 是以

71:3 夫唯病病, 是以不病

 

36:4 聖人之不病

 

. 聖人之不病

. [耳口]人之不

71:4 聖人不病

 

36:5 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 以其□□, □□□□

. 以其病病也, 是以不病

71:5 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37

백서

통용본

37:1 民之不畏畏, 則大畏將至矣

 

. □□□畏畏, 則大□□□

. 民之不畏畏, 則大畏將至矣

72:1 民不畏威, 則大威至

 

37:2 毋閘其所居, 毋壓其所生

 

. 閘其所居, 毋猒其所生

. [亻甲]其所居, 毋壓其所生

72:2 無狎其所居, 無厭其所生

 

37:3 夫唯弗壓, 是以不厭

 

. 夫唯弗猒, □□□

. 夫唯弗猒, 是以不猒

72:3 夫唯不厭, 是以不厭

 

37:4 是以聖人 自知而不自見也

 

. □□□□ □□□□□□□

. 是以[耳口]人 自知而不自見也

72:4 是以聖人自知, 不自見

 

37:5 自愛而不自貴也

 

. □□而不自貴也

. 自愛而不自貴也

72:5 自愛, 不自貴

 

37:6 故去彼取此

 

. 故去被取此

. 故去罷而取此

72:6 故去彼取此

 

 

백서

통용본

38:1 勇於敢則殺

 

. 勇於敢者□□

. 勇於敢則殺

73:1 勇於敢則殺

 

38:2 勇於不敢則活

 

. 於不敢者則栝

. 勇於不敢則栝

73:2 勇於不敢則活

 

38:3 此兩者, 或利或害

 

. □□□□, □□□□

. 兩者, 或利或害

73:3 此兩者, 或利或害

 

38:4 天之所惡, 孰知其故

 

. □□□□, □□□□

. 天之所亞, 孰知其故

73:4 天之所惡, 孰知其故

 

38:5

73:5 是以聖人猶難之

 

38:6 天之道, 不戰而善勝

 

. □□□, □□□□□

. 天之道, 不單而善朕

73:6 天之道, 不爭而善勝

 

38:7 不言而善應

 

. 不言而善應

. 不言而善應

73:7 不言而善應

 

38:8 弗召而自來

 

. 召而自來

. 弗召而自來

73:8 不召而自來

 

38:9 而善謀

 

. 而善謀

. 而善謀

73:9 然而善謀

 

38:10 天網恢恢, 疏而不失

 

. □□□□, □□□□

. 天罔[][], 疏而不失

73:10 天網恢恢, 疏而不失

 

38

 

39

백서

통용본

39:1 若民恒且不畏死, 奈何以殺懼之也

 

. □□□□□□□, 奈何以殺愳之也

. 若民恒且不畏死, 若何以殺[-+]之也

74:1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

 

39:2 若民恒畏死則而爲者

 

. 若民恒是死則而爲者

. 使民恒且畏死 而爲畸者

74:2 若使民常畏死而爲奇者

 

39:3 吾將得而殺之

 

. 吾將得而殺之

. 得而殺之

74:3 吾得執而殺之

 

39:4 夫孰敢矣

 

. 夫孰敢矣

. 夫孰敢矣

74:4 孰敢

 

39:5 若民恒且必畏死 則恒有司殺者

 

. 若民□□必畏死 則恒有司殺者

. 若民恒且必畏死 則恒又司殺者

74:5 常有司殺者殺

 

39:6 夫代司殺者殺, 是代大匠斲也

 

. 夫伐司殺者殺, 是伐大匠斲也

. 夫代司殺者殺, 是代大匠斲

74:6 夫代司殺者殺, 是謂代大匠斲

 

39:7 夫代大匠斲者, 則希不傷其手矣

 

. 夫伐大匠斲者, 不傷其手矣

. 夫代大匠斲, 則希不傷其手

74:7 夫代大匠斲者, 希有不傷其手矣

 

 

40

백서

통용본

40:1 之飢也, 以其取食稅之多也

 

. 之飢也, 以其取食[-+]之多也

. 之飢也, 以其取食[足兌]之多也

75:1 民之饑, 以其上食稅之多

 

40:2 是以飢

 

. 是以飢

. 是以飢

75:2 是以饑

 

40:3 百姓之不治也, 以其上有以爲也

 

. 百姓之不治也, 以其上有以爲

. 百生之不治也, 以其上有以爲也

75:3 民之難治, 以其上之有爲

 

40:4 是以不治

 

. 是以不治

. 以不治

75:4 是以難治

 

40:5 民之輕死, 以其求生之厚也

 

. 民之巠死, 以其求生之厚也

. 民之輕死也, 以其求生之厚也

75:5 民之輕死, 以其上求生之厚

 

40:6 是以輕死

 

. 是以巠死

. 是以輕死

75:6 是以輕死

 

40:7 夫唯无以生爲者

 

. 夫唯无以生爲者

. 夫唯无以生爲者

75:7 夫唯無以生爲者

 

40:8 是賢貴生

 

. 是賢貴生

. 是賢貴生

75:8 是賢於貴生

 

 

 

+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