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澤履(10)
[傳] 履 序卦 物畜然後有禮 故受之以履 夫物之聚 則有大小之別 高下之等 美惡之分 是物畜然後有禮 履所以繼畜也 履 禮也 禮 人之所履也 爲卦 天上澤下 天而在上 澤而處下 上下之分 尊卑之義 理之當也 禮之本也 常履之道也 故爲履 履 踐也 藉也 履物爲踐 履於物爲藉 以柔藉剛 故爲履也 不曰剛履柔而曰柔履剛者 剛乘柔 常理 不足道 故 易中 唯言柔乘剛 不言剛乘柔也 言履藉於剛 乃見卑順說應之義
履虎尾 不咥人 亨
[傳] 履 人所履之道也 天在上而澤處下 以柔履藉於剛 上下各得其義 事之至順 理之至當也 人之履行 如此 雖履至危之地 亦无所害 故履虎尾而不見咥嚙 所以能亨也
[本義] 兌亦三畫卦之名 一陰 見於二陽之上 故其德爲說 其象爲澤 履有所躡而進之義也 以兌遇乾 和說以躡剛强之後 有履虎尾而不見傷之象 故其卦爲履 而占如是也 人能如是 則處危而不傷矣
彖曰履 柔履剛也
[本義] 以二體 釋卦名義
說而應乎乾 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傳] 兌以陰柔 履藉乾之陽剛 柔履剛也 兌以說順 應乎乾剛而履藉之 下順乎上 陰承乎陽 天下之至理也 所履如此 至順至當 雖履虎尾 亦不見傷害 以此履行 其亨 可知
[本義] 以卦德 釋彖辭
剛中正 履帝位 而不疚 光明也
[傳] 九五以陽剛中正 尊履帝位 苟无疚病 得履道之至善光明者也 疚 謂疵病 夬履是也 光明 德盛而輝光也
[本義] 又以卦體明之 指九五也
象曰 上天下澤 履 君子 以 辨上下 定民志
[傳] 天在上 澤居下 上下之正理也 人之所履 當如是 故取其象而爲履 君子觀履之象 以辨別上下之分 以定其民志 夫上下之分明然後 民志有定 民志定然後 可以言治 民志不定 天下不可得而治也 古之時 公卿大父而下 位各稱其德 終身居之 得其分也 位未稱德 則君擧而進之 士修其學 學至而君求之 皆非有預於己也 農工商賈勸其事而所享有限 故 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 可一 後世 自庶士 至于公卿 日志于尊榮 農工商賈 日志于富侈 億兆之心 交騖於利 天下紛然 如之何其可一也 欲其不亂 難矣 此 由上下无定志也 君子觀履之象而分辨上下 使各當其分 以定民之心志也
[本義] 程傳備矣
初九 素履 往 无咎
[傳] 履不處者 行之義 初處至下 素在下者也 而陽剛之才 可以上進 若安其卑下之素而往 則无咎矣 夫人不能自安於貧賤之素 則其進也 乃貪躁而動 求去乎貧賤耳 非欲有爲也 旣得其進 驕溢必矣 故往則有咎 賢者則安履其素 其處也樂 其進也將有爲也 故得其進 則有爲而无不善 乃守其素履者也
[本義] 以陽在下 居履之初 未爲物遷 率其素履者也 占者如是 則往而无咎也
象曰 素履之往 獨行願也
[傳] 安履其素而往者 非苟利也 獨行其志願耳 獨 專也 若欲貴之心與行道之心 交戰于中 豈能安履其素也
九二 履道坦坦 幽人 貞 吉
[傳] 九二居柔 寬裕得中 其所履 坦坦然平易之道也 雖所履 得坦易之道 亦必幽靜安恬之人處之 則能貞固而吉也 九二 陽志上進 故有幽人之戒
[本義] 剛中在下 无應於上 故爲履道平坦幽獨守貞之象 幽人履道而遇其占 則貞而吉矣
象曰 幽人貞吉 中不自亂也
[傳] 履道在於安靜 其中恬正 則所履安裕 中若躁動 豈能安其所履 故 必幽人則能堅固而吉 盖其中心安靜 不以利欲自亂也
六三 眇能視 跛能履 履虎尾 咥人 凶 武人 爲于大君
[傳] 三 以陰居陽 志欲剛而體本陰柔 安能堅其所履 故 如盲眇之視 其見不明 跛躄之履 其行不遠 才旣不足而又處不得中 履非其正 以柔而務剛 其履如此 是 履於危地 故曰履虎尾 以不善履 履危地 必及禍患 故曰咥人凶 武人爲于大君 如武暴之人而居人上 肆其躁率而已 非能順履而遠到也 不中正而志剛 乃爲群陽所與 是以 剛躁蹈危而得凶也
[本義] 六三 不中不正 柔而志剛 以此履乾 必見傷害 故其象如此而占者凶 又爲剛武之人得志而肆暴之象 如秦政 項籍 豈能久也
象曰 眇能視 不足以有明也 跛能履 不足以與行也
[傳] 陰柔之人 其才不足 視不能明 行不能遠 而乃務剛 所履如此 其能免於害乎
咥人之凶 位不當也 武人爲于大君 志剛也
[傳] 以柔居三 履非其正 所以致禍害 被咥而凶也 以武人爲喩者 以其處陽 才弱而志剛也 志剛則妄動 所履不由其道 如武人而爲大君也
九四 履虎尾 愬愬 終吉
[傳] 九四陽剛而乾體 雖居四 剛勝者也 在近君多懼之地 无相得之義 五復剛決之過 故爲履虎尾 愬愬 畏懼之貌 若能畏懼則當終吉 蓋九雖剛而志柔 四雖近而不處 故能兢愼畏懼 則終免於危而獲吉也
[本義] 九四亦以不中不正 履九五之剛 然以剛居柔 故能戒懼而得終吉
象曰 愬愬終吉 志行也
[傳] 能愬愬畏懼則終得其吉者 志在於行而不處也 去危則獲吉矣 陽剛 能行者也 居柔 以順自處者也
九五 夬履 貞 厲
[傳] 夬 剛決也 五以陽剛乾體 居至尊之位 任其剛決而行者也 如此則雖得正 猶危厲也 古之聖人 居天下之尊 明足以照 剛足以決 勢足以專 然而未嘗不盡天下之議 雖芻蕘之微 必取 乃其所以爲聖也 履帝位而光明者也 若自任剛明 決行不顧 雖使得正 亦危道也 可固守乎 有剛明之才 苟專自任 猶爲危道 況剛明不足者乎 易中云貞厲 義各不同 隨卦可見
[本義] 九五以剛中正 履帝位 而下以兌說應之 凡事必行 无所疑礙 故其象 爲夬決其履 雖使得正 亦危道也 故其占 爲雖正而危 爲戒深矣
象曰 夬履貞厲 位正當也
[傳] 戒夬履者 以其正當尊位也 居至尊之位 據能專之勢 而自任剛決 不復畏懼 雖使得正 亦危道也
[本義] 傷於所恃
上九 視履 考祥 其旋 元吉
[傳] 上處履之終 於其終 視其所履行 以考其善惡禍福 若其旋 則善且吉也 旋 謂周旋完備 无不至也 人之所履 考視其終 若終始周完无疚 善之至也 是以元吉 人之吉凶 係其所履 善惡之多寡 吉凶之小大也
[本義] 視履之終 以考其祥 周旋无虧 則得元吉 占者禍福 視其所履而未定也
象曰 元吉在上 大有慶也
[傳] 上 履之終也 人之所履 善而吉 至其終 周旋无虧 乃大有福慶之人也 人之行 貴乎有終
[本義] 若得元吉 則大有福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