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雷无妄(25)
[傳] 无妄 序卦 復則不妄矣 故受之以无妄 復者 反於道也 旣復於道 則合正理而无妄 故復之後 受之以无妄也 爲卦 乾上震下 震 動也 動以天 爲无妄 動以人欲則妄矣 无妄之義大矣哉
无妄 元亨 利貞 其匪正 有眚 不利有攸往
[傳] 无妄者 至誠也 至誠者 天之道也 天之化育萬物 生生不窮 各正其性命 乃无妄也 人能合无妄之道 則所謂與天地合其德也 无妄 有大亨之理 君子行无妄之道 則可以致大亨矣 无妄 天之道也 卦 言人由无妄之道也 利貞 法无妄之道 利在貞正 失貞正則妄也 雖无邪心 苟不合正理則妄也 乃邪心也 故有匪正則爲過眚 旣已无妄 不宜有往 往則妄也
[本義] 无妄 實理自然之謂 史記作无望 謂无所期望而有得焉者 其義亦通 爲卦自訟而變 九自二來而居於初 又爲震主 動而不妄者也 故爲无妄 又二體震動而乾健 九五剛中而應六二 故其占 大亨而利於正 若其不正 則有眚而不利有所往也
彖曰 无妄 剛 自外來而爲主於內
[傳] 謂初九也 坤初爻變而爲震 剛自外而來也 震 以初爻爲主 成卦由之 故初爲无妄之主 動以天 爲无妄 動而以天 動爲主也 以剛變柔 爲以正去妄之象 又剛正 爲主於內 无妄之義也 九居初 正也
動而健 剛中而應 大亨以正 天之命也
[傳] 下動而上健 是其動剛健也 剛健 无妄之體也 剛中而應 五以剛居中正 二復以中正相應 是順理而不妄也 故其道大亨通而貞正 乃天之命也 天命 謂天道也 所謂无妄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无妄之往 何之矣 天命不祐 行矣哉
[傳] 所謂无妄 正而已 小失於正則爲有過 乃妄也 所謂匪正 蓋由有往 若无妄而不往 何由有匪正乎 无妄者 理之正也 更有往 將何之矣 乃入於妄也 往則悖於天理 天道所不祐 可行乎哉
[本義] 以卦變卦德卦體 言卦之善 如此 故其占 當獲大亨而利於正 乃天命之當然也 其有不正 則不利有所往 欲何往哉 蓋其逆天之命而天不祐之 故不可以有行也
象曰 天下雷行 物與无妄 先王 以 茂對時 育萬物
[傳] 雷行於天下 陰陽交和 相薄而成聲 於是 驚蟄藏 振萌芽 發生萬物 其所賦與 洪纖高下 各正其性命 无有差妄 物與无妄也 先王觀天下雷行發生賦與之象 而以茂對天時 養育萬物 使各得其宜 如天與之无妄也 茂 盛也 茂對之爲言 猶盛行永言之比 對時 謂順合天時 天道生萬物 各正其性命而不妄 王者體天之道 養育人民 以至昆蟲草木 使各得其宜 乃對時育物之道也
[本義] 天下雷行 震動發生 萬物各正其性命 是物物而與之以无妄也 先王法此 以對時育物 因其所性而不爲私焉
初九 无妄 往 吉
[傳] 九以陽剛 爲主於內 无妄之象 以剛實 變柔而居內 中誠不妄者也 以无妄而往 何所不吉 卦辭 言不利有攸往 謂旣无妄 不可復有往也 過則妄矣 爻言往吉 謂以无妄之道而行則吉也
[本義] 以剛在內 誠之主也 如是而往 其吉可知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无妄之往 得志也
[傳] 以无妄而往 无不得其志也 蓋誠之於物 无不能動 以之修身則身正 以之治事則事得其理 以之臨人則人感而化 无所往而不得其志也
六二 不耕 穫 不菑 畬 則利有攸往
[傳] 凡理之所然者 非妄也 人所欲爲者 乃妄也 故以耕穫菑畬譬之 六二居中得正 又應五之中正 居動體而柔順 爲能動順乎中正 乃无妄者也 故極言无妄之義 耕 農之始 穫 其成終也 田一歲曰菑 三歲曰畬 不耕而穫 不菑而畬 謂不首造其事 因其事理所當然也 首造其事 則是人心所作爲 乃妄也 因事之當然 則是順理應物 非妄也 穫與畬是也 蓋耕則必有穫 菑則必有畬 是事理之固然 非心意之所造作也 如是則爲无妄 不妄則所往利而无害也 或曰 聖人制作 以利天下者 皆造端也 豈非妄乎 曰 聖人隨時制作 合乎風氣之宜 未嘗先時而開之也 若不待時 則一聖人 足以盡爲矣 豈待累聖繼作也 時乃事之端 聖人隨時而爲也
[本義] 柔順中正 因時順理而无私意期望之心 故有不耕穫不菑畬之象 言其无所爲於前 无所冀於後也 占者如是 則利有所往矣
象曰 不耕穫 未富也
[傳] 未者 非必之辭 臨卦曰未順命 是也 不耕而穫 不菑而畬 因其事之當然 旣耕則必有穫 旣菑則必成畬 非必以穫畬之富而爲也 其始耕菑 乃設心 在於求穫畬 是 以其富也 心有欲而爲者 則妄也
[本義] 富 如非富天下之富 言非計其利而爲之也
六三 无妄之災 或繫之牛 行人之得 邑人之災
[傳] 三以陰柔而不中正 是爲妄者也 又志應於上 欲也 亦妄也 在无妄之道 爲災害也 人之妄動 由有欲也 妄動而得 亦必有失 雖使得其所利 其動而妄 失已大矣 況復凶悔隨之乎 知者見妄之得 則知其失必與稱也 故聖人 因六三有妄之象而發明其理 云无妄之災 或繫之牛 行人之得 邑人之災 言如三之爲妄 乃无妄之災害也 設如有得 其失隨至 如或繫之牛 或 謂設或也 或繫得牛 行人得之以爲有得 邑人失牛 乃是災也 借使邑人 繫得馬則行人失馬 乃是災也 言有得則有失 不足以爲得也 行人 邑人 但言有得則有失 非以爲彼己也 妄得之福 災亦隨之 妄得之得 失亦稱之 固不足以爲得也 人能知此 則不爲妄動矣
[本義] 卦之六爻 皆无妄者也 六三 處不得正 故遇其占者无故而有災 如行人牽牛以去 而居者反遭詰捕之擾也
象曰 行人得牛 邑人災也
[傳] 行人得牛 乃邑人之災也 有得則有失 何足以爲得乎
九四 可貞 无咎
[傳] 四 剛陽而居乾體 復无應與 无妄者也 剛而无私 豈有妄乎 可貞固守此 自无咎也 九居陰 得爲正乎 曰以陽居乾體 若復處剛則爲過矣 過則妄也 居四 无尙剛之志也 可貞 與利貞不同 可貞 謂其所處可貞固守之 利貞 謂利於貞也
[本義] 陽剛乾體 下无應與 可固守而无咎 不可以有爲之占也
象曰 可貞无咎 固有之也
[傳] 貞固守之則无咎也
[本義] 有 猶守也
九五 无妄之疾 勿藥 有喜
[傳] 九以中正當尊位 下復以中正順應之 可謂无妄之至者也 其道无以加矣 疾 爲之病者也 以九五之无妄 如其有疾 勿以藥治則有喜也 人之有疾 則以藥石攻去其邪 以養其正 若氣體平和 本无疾病而攻治之 則反害其正矣 故勿藥則有喜也 有喜 謂疾自亡也 无妄之所謂疾者 謂若治之而不治 率之而不從 化之而不革 以妄而爲无妄之疾 舜之有苗 周公之管蔡 孔子之叔孫武叔 是也 旣已无妄而有疾之者 則當自如无妄之疾 不足患也 若遂自攻治 乃是渝其无妄而遷於妄也 五旣處无妄之極 故唯戒在動 動則妄矣
[本義] 乾剛中正 以居尊位而下應亦中正 无妄之至也 如是而有疾 勿藥而自愈矣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无妄之藥 不可試也
[傳] 人之有妄 理必修改 旣无妄矣 復藥以治之 是反爲妄也 其可用乎 故云不可試也 試 暫用也 猶曰少嘗之也
[本義] 旣已无妄而復藥之 則反爲妄而生疾矣 試 謂少嘗之也
上九 无妄 行 有眚 无攸利
[傳] 上九居卦之終 无妄之極者也 極而復行 過於理也 過於理則妄也 故上九而行 則有過眚而无所利矣
[本義] 上九非有妄也 但以其窮極而不可行耳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无妄之行 窮之災也
[傳] 无妄旣極而復加進 乃爲妄矣 是窮極而爲災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