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復(24)

 

[] 復 序卦 物不可以終盡 剝 窮上反下 故受之以復 物无剝盡之理 故剝極則復來 陰極則陽生 陽剝極於上而復生於下 窮上而反下也 復所以次剝也 爲卦一陽 生於五陰之下 陰極而陽復也 歲十月 陰盛旣極 冬至則一陽復生於地中 故爲復也 陽 君子之道 陽消極而復反 君子之道消極而復長也 故爲反善之義

 

復 亨 出入 无疾 朋來 无咎

 

[] 復亨 旣復則亨也 陽氣復生於下 漸亨盛而生育萬物 君子之道旣復 則漸以亨通 澤於天下 故復則有亨盛之理也 出入无疾 出入 謂生長 復生於內 入也 長進於外 出也 先云出 語順耳 陽生 非自外也 來於內 故謂之入 物之始生 其氣至微 故多屯艱 陽之始生 其氣至微 故多摧折 春陽之發 爲陰寒所折 觀草木於朝暮則可見矣 出入无疾 謂微陽生長 无害之者也 旣无害之 而其類漸進而來 則將亨盛 故无咎也 所謂咎 在氣則爲差忒 在君子則爲抑塞 不得盡其理 陽之當復 雖使有疾之 固不能止其復也 但爲阻礙耳 而卦之才有无疾之義 乃復道之善也 一陽 始生至微 固未能勝群陰而發生萬物 必待諸陽之來然後 能成生物之功而无差忒 以朋來而无咎也 三陽子丑寅之氣生成萬物 衆陽之功也 若君子之道 旣消而復 豈能便勝於小人 必待其朋類漸盛 則能協力以勝之也

 

反復其道 七日 來復 利有攸往

 

[] 謂消長之道 反復迭至 陽之消 至七日而來復 姤 陽之始消也 七變而成復 故云七日 謂七更也 臨云八月有凶 謂陽長至於陰長 歷八月也 陽進則陰退 君子道長則小人道消 故利有攸往也

 

[本義] 復 陽復生於下也 剝盡則爲純坤十月之卦而陽氣已生於下矣 積之踰月然後 一陽之體 始成而來復 故十有一月 其卦爲復 以其陽旣往而復反 故有亨道 又內盡外坤 有陽動於下而以順上行之象 故其占 又爲己之出入 旣得无疾 朋類之來 亦得无咎 又自五月姤卦一陰始生 至此七爻而一陽來復 乃天運之自然 故其占 又爲反復其道 至於七日 當得來復 又以剛德方長 故其占 又爲利有攸往也 反復其道 往而復來 來而復往之意 七日者 所占來復之期也

 

彖曰 復亨 剛反

 

[本義] 剛反則亨

 

動而以順行 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 復亨 謂剛反而亨也 陽剛消極而來反 旣來反則漸長盛而亨通矣 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以卦才 言其所以然也 下動而上順 是動而以順行也 陽剛反 以順動 是以得出入无疾 朋來而无咎也 朋之來 亦順動也

 

[本義] 以卦德而言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 天行也

 

[本義] 陰陽消息 天運然也

 

利有攸往 剛長也

 

[本義] 以卦體而言 旣生則漸長矣

 

復 其見天地之心乎

 

[] 其道反復往來 迭消迭息 七日而來復者 天地之運行如是也 消長相因 天之理也 陽剛君子之道長 故利有攸往 一陽復於下 乃天地生物之心也 先儒皆以靜爲見天地之心 蓋不知動之端 乃天地之心也 非知道也 孰能識之

 

[本義] 積陰之下 一陽復生 天地生物之心 幾於滅息而至此乃復 可見 在人則爲靜極而動 惡極而善 本心幾息而復見之端也 程子論之詳矣 而邵子之詩 亦曰 冬至子之半 天心无改移 一陽初動處 萬物未生時 玄酒味方淡 大音聲正希 此言如不信 更請問包羲 至哉 言也 學者宜盡心焉

 

象曰 雷在地中 復 先王 以 至日 閉關 商旅不行 后不省方

 

[] 雷者 陰陽相薄而成聲 當陽之微 未能發也 雷在地中 陽始復之時也 陽始生於下而甚微 安靜而後能長 先王順天道 當至日陽之始生 安靜以養之 故閉關 使商旅不得行 人君不省視四方 觀復之象而順天道也 在一人之身 亦然 當安靜以養其陽也

 

[本義] 安靜以養微陽也 月令 是月齋戒掩身 以待陰陽之所定

 

初九 不遠復 无祗悔 元吉

 

[] 復者 陽反來復也 陽 君子之道 故復爲反善之義 初 剛陽來復 處卦之初 復之最先者也 是不遠而復也 失而後有復 不失則何復之有 唯失之不遠而復 則不至於悔 大善而吉也 祗 宜音柢 抵也 玉篇云適也 義亦同 无祗悔 不至於悔也 坎卦曰 祗旣平无咎 謂至旣平也 顔子无形顯之過 夫子謂其庶幾 乃无祗悔也 過旣未形而改 何悔之有 旣未能不勉而中 所欲不踰矩 是有過也 然其明而剛 故一有不善 未嘗不知 旣知 未嘗不遽改 故不至於悔 乃不遠復也 祗 陸德明音支 玉篇 五經文字 群經音辨 並見衣部

 

[本義] 一陽復生於下 復之主也 祗 抵也 又居事初 失之未遠 能復於善 不抵於悔 大善而吉之道也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不遠之復 以修身也

 

[] 不遠而復者 君子所以修其身之道也 學問之道 无他也 唯其知不善 則速改以從善而已

 

六二 休復 吉

 

[] 二雖陰爻 處中正而切比於初 志從於陽 能不仁也 復之休美者也 復者 復於禮也 復禮則爲仁 初陽復 復於仁也 二比而下之 所以美而吉也

 

[本義] 柔順中正 近於初九而能下之 復之休美 吉之道也

 

象曰 休復之吉 以下仁也

 

[] 爲復之休美而吉者 以其能下仁也 仁者 天下之公 善之本也 初復於仁 二能親而下之 是以吉也

 

六三 頻復 厲 无咎

 

[] 三以陰躁 處動之極 復之頻數而不能固者也 復貴安固 頻復頻失 不安於復也 復善而屢失 危之道也 聖人開遷善之道 與其復而危其屢失 故云厲无咎 不可以頻失而戒其復也 頻失則爲危 屢復 何咎 過在失而不在復也

 

[本義] 以陰居陽 不中不正 又處動極 復而不固 屢失屢復之象 屢失故危 復則无咎 故其占又如此

 

象曰 頻復之厲 義无咎也

 

[] 頻復頻失 雖爲危厲 然復善之義 則无咎也

 

六四 中行 獨復

 

[] 此爻之義 最宜詳玩 四行君陰之中而獨能復 自處於正 下應於陽剛 其志可謂善矣 不言吉凶者 蓋四以柔 居群陰之間 初方甚微 不足以相援 无可濟之理 故聖人 但稱其能獨復 而不欲言其獨從道而必凶也 曰 然則不言无咎 何也 曰 以陰居陰 柔弱之甚 雖有從陽之志 終不克濟 非无咎也

 

[本義] 四處群陰之中而獨與初應 爲與衆俱行而獨能從善之象 當此之時 陽氣甚微 未足以有爲 故不言吉 然理所當然 吉凶 非所論也 董子曰 仁人者 正其義 不謀其利 明其道 不計其功 於剝之六三及此爻 見之

 

象曰 中行獨復 以從道也

 

[] 稱其獨復者 以其從陽剛君子之善道也

 

六五 敦復 无悔

 

[] 六五以中順之德 處君位 能敦篤於復善者也 故无悔 雖本善 戒亦在其中矣 陽復方微之時 以柔居尊 下復无助 未能致亨吉也 能无悔而已

 

[本義] 以中順居尊而當復之時 敦復之象 无悔之道也

 

象曰 敦復无悔 中以自考也

 

[] 以中道自成也 五以陰居尊 處中而體順 能敦篤其志 以中道自成 則可以无悔也 自成 謂成其中順之德

 

[本義] 考 成也

 

上六 迷復 凶 有災眚 用行師 終有大敗 以其國 君 凶 至于十年 不克征

 

[] 以陰柔居復之終 終迷不復者也 迷而不復 其凶可知 有災眚 災 天災 自外來 眚 己過 由自作 旣迷不復善 在己則動皆過失 災禍亦自外而至 蓋所招也 迷道不復 无施而可 用以行師則終有大敗 以之爲國則君之凶也 十年者 數之終 至於十年不克征 謂終不能行 旣迷於道 何時而可行也

 

[本義] 以陰柔居復終 終迷不復之象 凶之道也 故其占如此 以 猶及也

 

象曰 迷復之凶 反君道也

 

[] 復則合道 旣迷於復 與道相反也 其凶可知 以其國君凶 謂其反君道也 人君 居上而治衆 當從天下之善 乃迷於復 反君之道也 非止人君 凡人迷於復者 皆反道而凶也

 

 

 

'주역 > 주역경문 및 집주'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山火賁(22)  (0) 2020.02.20
山地剝(23)  (0) 2020.02.20
天雷无妄(25)  (0) 2020.02.20
火雷噬嗑(21)  (0) 2020.02.20
風地觀(20)  (0) 2020.02.13

+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