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地坤(2)

 

坤 元 亨 利 牝馬之貞

 

[] 坤 乾之對也 四德同而貞體則異 乾 以剛固爲貞 坤則柔順而貞 牝馬 柔順而健行 故 取其象曰牝馬之貞

 

君子 有攸往

 

[] 君子所行 柔順而利且貞 合坤德也

 

先 迷 後 得 主利

 

[] 陰 從陽者也 待唱而和 陰而先陽 則爲迷錯 居後 乃得其常也 主利 利萬物則主於坤 生成 皆地之功也 臣道亦然 君令臣行 勞於事者 臣之職也

 

西南 得朋 東北 喪朋 安貞 吉

 

[] 西男 陰方 東北 陽方 陰必從陽 離喪其朋類 乃能成化育之功而有安貞之吉 得其常則安 安於常則貞 是以吉也

 

[本義] --者 偶也 陰之數也 坤者 順也 陰之性也 註中者 三畫卦之名也 經中者 六畫卦之名也 陰之成形 莫大於地 此卦三畫皆偶 故 名坤而象地 重之又得坤焉 則是陰之純 順之至 故 其名與象 皆不易也 牝馬 順而健行者 陽先 陰後 陽主義 陰主利 西男 陰方 東北 陽方 安 順之爲也 貞 健之守也 遇此卦者 其占 爲大亨而利以順健爲正 如有所往 則先迷後得而主於利 往西男則得朋 往東北則喪朋 大抵能安於正則吉也

 

彖曰 至哉 坤元 萬物 資生 乃順承天

 

[本義] 此 以地道 明坤之義而首言元也 至 極也 比大 義差緩 始者 氣之始 生者 形之始 順承天施 地之道也

 

坤厚載物 德合无疆

 

[] 資生之道 可謂大矣 乾旣稱大 故 坤稱至 至義差緩 不若大之盛也 聖人 於尊卑之辨 謹嚴如此 萬物 資乾以始 資坤以生 父母之道也 順承天施 以成其功 坤之厚德 持載萬物 合於乾之无疆也

 

含弘光大 品物 咸亨

 

[本義] 言亨也 德合无疆 謂配乾也

 

牝馬 地類 行地无疆 柔順利貞 君子攸行

 

[] 以含弘光大四者 形容坤道 猶乾之剛健中正純粹也 含 包容也 弘 寬裕也 光 昭明也 大 博厚也 有此四者 故 能成承天之功 品物 咸得亨遂 取牝馬爲象者 以其柔順而健行 地之類也 行地无疆 謂健也 乾乾坤順 坤亦健乎 曰 非健 何以配乾 未有乾行而坤止也 其動也剛 不害其爲柔也 柔順而利貞 乃坤德也 君子之所行也 君子之道合坤德也

 

[本義] 言利貞也 馬 乾之象而以爲地類者 牝 陰物而馬又行地之物也 行地无疆 則順而健矣 柔順利貞 坤之德也 君子攸行 人之所行 如坤之德也 所行如是 則其占 如下文所云也

 

先 迷 失道 後 順 得常 西南得朋 乃與類行 東北喪朋 乃終有慶

 

[本義] 陽大陰小 陽得兼陰 陰不得兼陽 故 坤之德 常減於乾之半也 東北 雖喪朋 然反之西南 則終有慶矣

 

安貞之吉 應地无疆

 

[] 乾之用 陽之爲也 坤之用 陰之爲也 形而上曰天地之道 形而下曰 陰陽之功 先迷後得以下 言陰道也 先唱則迷 失陰道 後和則順而得其常理 西南 陰方 從其類 得朋也 東北 陽方 離其類 喪朋也 離其類而從陽 則能成生物之功 終有吉慶也 與類行者 本也 從於陽者 用也 陰體柔躁 故 從於陽則能安貞而吉 應地道之无疆也 陰而不安貞 豈能應地之道 彖有三无疆 蓋不同也 德合无疆 天之不已也 應地无疆 地之无窮也 行地无疆 馬之健行也

 

[本義] 安而且貞 地之德也

 

象曰 地勢 坤 君子 以 厚德 載物

 

[] 坤道之大猶乾也 非聖人 孰能體之 地厚而其勢順傾 故 取其順厚之象而云地勢坤也 君子觀坤厚之象 以深厚之德 容載庶物

 

[本義] 地 坤之象 亦一而已 故 不言重而言其勢之順 則見其高下相因之无窮 至順極厚而无所不載也

 

初六 履霜 堅冰至

 

[] 陰爻稱六 陰之盛也 八則陽生矣 非純盛也 陰始生於下 至微也 聖人 於陰之始生 以其將長 則爲之戒 陰之始凝而爲霜 履霜則當知陰漸盛而至堅冰矣 猶小人始雖甚微 不可使長 長則至於盛也

 

[本義] 六 陰爻之名 陰數 六老而八少 故 謂陰爻爲六也 霜 陰氣所結 盛則水凍而爲冰 此爻 陰始生於下 其端甚微 而其勢必盛 故 其象 如履霜則知堅冰之將至也 夫陰陽者 造化之本 不能相无 而消長有常 亦非人所能損益也 然 陽主生 陰主殺 則其類有淑慝之分焉 故 聖人作易 於其不能相无者 旣以健順仁義之屬明之 而无所偏主 至其消長之際 淑慝之分 則未嘗不致其扶陽抑陰之意焉 蓋所以贊化育而參天地者 其旨深矣 不言其占者 謹微之意 已可見於象中矣

 

象曰 履霜堅冰 陰始凝也 馴致其道 至堅冰也

 

[] 陰始凝而爲霜 漸盛則至於堅冰 小人雖微 長則漸至於盛 故 戒於初 馴 謂習 習而至於盛 習 因循也

 

[本義] 按魏志 作初六履霜 今當從之 馴 順習也

 

六二 直方大 不習 无不利

 

[] 二 陰位 在下 故 爲坤之主 統言坤道 中正在下 地之道也 以直方大三者 形容其德用 盡地之道矣 由直方大 故 不習而无所不利 不習 謂其自然 在坤道則莫之爲而爲也 在聖人則從容中道也 直方大 孟子所謂至大至剛以直也 在坤體 故 以方易剛 猶貞可牝馬也 言氣則先大 大 氣之體也 於坤則先直方 由直方而大也 直方大 足以盡地道 在人識之耳 乾坤 純體 以位相應 二 坤之主 故 不取五應 不以君道處五也 乾則二五相應

 

[本義] 柔順正固 坤之直也 賦形有定 坤之方也 德合无疆 坤之大也 六二柔順而中正 又得坤道之純者 故 其德 內直外方而又盛大 不待學習而无不利 占者有其德 則其占如是也

 

象曰 六二之動 直以方也 不習无不利 地道光也

 

[] 承天而動 直以方耳 直方則大矣 直方之義 其大无窮 地道光顯 其功順成 豈習而後利哉

 

六三 含章可貞 或從王事 无成有終

 

[] 三居下之上 得位者也 爲臣之道 當含晦其章美 有善則歸之於君 乃可常而得正 上无忌惡之心 下得柔順之道也 可貞 謂可貞固守之 又可以常久而无悔咎也 或從上之事 不敢當其成功 唯奉事以守其終耳 守職以終其事 臣之道也

 

[本義] 六陰三陽 內含章美 可貞以守 然居下之上 不終含藏 故 或時出而從上之事 則始雖无成 而後必有終 爻有此象 故 戒占者有此德則如此占也

 

象曰 含章可貞 以時發也

 

[] 夫子懼人之守文而不達義也 又從而明之 言爲臣處下之道 不當有其功善 必含晦其美 乃正而可常 然義所當爲者 則以時而發 不有其功耳 不失其宜 乃以時也 非含藏終不爲也 含而不爲 不盡忠者也

 

或從王事 知光大也

 

[] 象 只擧上句 解義則幷及下文 他卦皆然 或從王事而能无成有終者 是其知之光大也 唯其知之光大 故 能含晦 淺暗之人 有善 唯恐人之不知 豈能含章也

 

六四 括囊 无咎 无譽

 

[] 四 居近五之位而无相得之義 乃上下閉隔之時 其自處以正 危疑之地也 若晦藏其知 如括結囊口而不露 則可得无咎 不然則有害也 旣晦藏 則无譽矣

 

[本義] 括囊 言結囊口而不出也 譽者 過實之名 謹密如是 則无咎而亦无譽矣 六四 重陰不中 故 其象占如此 蓋或事當謹密 或時當隱遯也

 

象曰 括囊无咎 愼不害也

 

[] 能愼如此 則无害也

 

六五 黃裳 元吉

 

[] 坤雖臣道 五實君位 故 爲之戒云 黃裳元吉 黃 中色 裳 下服 守中而居下 則元吉 謂守其分也 元 大而善也 爻象 唯言守中居下則元吉 不盡發其義也 黃裳 旣元吉 則居尊 爲天下大凶 可知 後之人未達 則此義晦矣 不得不辨也 五 尊位也 在他卦 六居五 或爲柔順 或爲文明 或爲暗弱 在坤則爲居尊位 陰者 臣道也 婦道也 臣居尊位 羿莽是也 猶可言也 婦居尊位 女媧氏武氏是也 非常之變 不可言也 故 有黃裳之戒而不盡言也 或疑在革 湯武之事 猶盡言之 獨於此不言 何也 曰 廢興 理之常也 以陰居尊位 非常之變也

 

[本義] 黃 中色 裳 下飾 六五以陰居尊 中順之德 充諸內而見於外 故 其象如此而其占爲大善之吉也 占者德必如是 則其占亦如是矣 春秋傳 南蒯將叛 筮得此爻 以爲大吉 子服惠伯曰 忠信之事則可 不然 必敗 外强內溫 忠也 和以率貞 信也 故 曰黃裳元吉 黃 中之色也 裳 下之飾也 元 善之長也 中不忠 不得其色 下不共 不得其飾 事不善 不得其極 且夫易 不可以占險 三者有闕 筮雖當 未也 後 蒯果敗 此可以見占法矣

 

象曰 黃裳元吉 文在中也

 

[] 黃 中之文 在中 不過也 乃積至美而居下 故 爲元吉

 

[本義] 文在中而見於外也

 

上六 龍戰于野 其血 玄黃

 

[] 陰 從陽者也 然 盛極則抗而爭 六旣極矣 復進不已則必戰 故 云戰于野 野 謂進至於外也 旣敵矣 必皆傷 故 其血玄黃

 

[本義] 陰盛之極 至與陽爭 兩敗俱傷 其象如此 占者如是 其凶可知

 

象曰 龍戰于野 其道窮也

 

[] 陰盛 至於窮極 則必爭而傷也

 

用六 利永貞

 

[] 坤之用六 猶乾之用九 用陰之道也 陰道柔而難常 故 用六之道 利在常永貞固

 

[本義] 用六 言凡得陰爻者 皆用六而不用八 亦通例也 以此卦純陰而居首 故 發之 遇此卦而六爻俱變者 其占如此辭 蓋陰柔而不能固守 變而爲陽 則能永貞矣 故 戒占者以利永貞 卽乾之利貞也 自坤而變 故 不足於元亨云

 

象曰 用六永貞 以大終也

 

[] 陰旣貞固不足 則不能永終 故 用六之道 利在盛大於終 能大於終 乃永貞也

 

[本義] 初陰後陽 故 曰大終

 

文言曰 坤 至柔而動也剛 至靜而德方

 

[本義] 剛方 釋牝馬之貞也 方 謂生物有常

 

後得 主而有常

 

[本義] 程傳曰 主下 當有利字

 

含萬物而化光

 

[本義] 復明亨義

 

坤道其順乎 承天而時行

 

[] 坤道至柔而其動則剛 坤體至靜而其德則方 動剛 故應乾不違 德方 故生物有常 陰之道 待唱而和 故 居後爲得而主利成萬物 坤之常也 含容萬類 其功化光大也 主字下 脫利字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承天之施 行不違時 贊坤道之順也

 

[本義] 復明順承天之義

 

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 必有餘殃 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 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所由來者漸矣 由辨之不早辨也 易曰履霜堅冰至 蓋言順也

 

[] 天下之事 未有不由積而成 家之所積者善 則福慶及於子孫 所積不善 則災殃流於後世 其大至於弑逆之禍 皆因積累而至 非朝夕所能成也 明者則知漸不可長 小積成大 辨之於早 不使順長 故 天下之惡 无由而成 乃知霜冰之戒也 霜而至於冰 小惡而至於大 皆事勢之順長也

 

[本義] 古字 順愼通用 按此當作愼 言當辨之於微也

 

直 其正也 方 其義也 君子敬以直內 義以方外 敬義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則不疑其所行也

 

[] 直 言其正也 方 言其義也 君子主敬以直其內 守義以方其外 敬立而內直 義形而外方 義 形於外 非在外也 敬義旣立 其德盛矣 不期大而大矣 德不孤也 无所用而不周 无所施而不利 孰爲疑乎

 

[本義] 此 以學而言之也 正 謂本體 義 謂裁制 敬則本體之守也 直內方外 程傳備矣 不孤 言大也 疑故 習而後利 不疑則何假於習

 

陰雖有美 含之 以從王事 弗敢成也 地道也 妻道也 臣道也 地道 无成而代有終也

 

[] 爲下之道 不居其功 含晦其章美 以從王事 代上以終其事 而不敢有其成功也 猶地道代天終物而成功則主於天也 妻道亦然

 

天地變化 草木蕃 天地閉 賢人隱 易曰括囊无咎无譽 蓋言謹也

 

[] 四居上 近君而无相得之義 故 爲隔絶之象 天地交感 則變化萬物 草木蕃盛 君臣相際而道亨 天地閉隔 則萬物不遂 君臣道絶 賢者隱遁 四於閉隔之時 括囊晦藏 則雖无令譽 可得无咎 言當謹自守也

 

君子黃中通理

 

[本義] 黃中 言中德在內 釋黃字之義也

 

正位居體

 

[本義] 雖在尊位而居下體 釋裳字之義也

 

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發於事業 美之至也

 

[] 黃中 文居中也 君子文中而達於理 居正位而不失爲下之體 五 尊位 在坤則惟取中正之義 美積於中 而通暢於四體 發見於事業 德美之至盛也

 

[本義] 美在其中 復釋黃中 暢於四支 復釋居體

 

陰疑於陽 必戰 爲其嫌於无陽也 故 稱龍焉 猶未離其類也 故 稱血焉 夫玄黃者 天地之雜也 天玄而地黃

 

[] 陽大陰小 陰必從陽 陰旣盛極 與陽偕矣 是疑於陽也 不相從則必戰 卦雖純陰 恐疑无陽 故 稱龍 見其與陽戰也 于野 進不已而至於外也 盛極而進不已 則戰矣 雖盛極 不離陰類也 而與陽爭 其傷可知 故 稱血 陰旣盛極 至與陽爭 雖陽 不能无傷 故 其血玄黃 玄黃 天地之色 謂皆傷也

 

[本義] 疑 爲鈞敵而无小大之差也 坤雖无陽 然陽未嘗无也 血 陰屬 蓋氣陽而血陰也 玄黃 天地之正色 言陰陽皆傷也

o 此以上 申象傳之意

 

'주역 > 주역경문 및 집주'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天需訟(6)  (0) 2020.01.15
水天需(5)  (0) 2020.01.15
山水蒙(4)  (0) 2020.01.13
水雷屯(3)  (0) 2020.01.13
중천건  (0) 2019.12.22

+ Recent posts